一、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以冬放为主,春放为辅,选择无病健康、规格适中的鱼种。投放鱼种时要选择在晴好天气进行。在拉网运输过程中要精心操作,尽量避免鱼种机械损伤,下塘前,用5~8毫克/升威力碘或3~5%的食盐水对鱼种进行浸泡。有条件的还可注射草鱼[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二、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养殖生产过程的中心环节,重点要处理好投饵[ ...]、施肥、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调控三者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水环境,提高草鱼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
1、合理投饵
合理投饵是提高草鱼成活率的重要技术措施,要坚持“四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四定”(定时、定质、定量、定位)的原则。尽时使用投饵机投喂
2、水质管理
(1)合理注水,结合天气、池塘的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加注新水,泼洒EM菌、保水灵或益池保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2)合理投饵施肥,投饵要均匀适量,不留残饵。4月份开始开食引食,开食后严禁施用有机粪肥,以水产专用肥为主,以防水浓度加深透明度过低。
(3)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提高水中溶氧,促进底部有机质的分解,维持营养物质平衡,促进池中浮游生物的繁殖,防止水质老化。
(4)在新鲜水源不足或施肥过量的池塘,往往会出现池水发红、发黑、浑浊或者出现“转水”现象,全池泼洒速效增氧剂可明显改善水质,减少鱼类浮头或泛塘、增强食欲。
三、鱼病防治
草鱼主要发病期在每年的4~6月和9~10月两个阶段,此阶段影响草鱼疾病的致病因子主要有水质、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细菌、**方面的因素以及人为管理不善因素等。因此,在草鱼成鱼[成鱼,是淡水鱼的一种,皮滑,主要颜色为黑色和褐色,可以人工养殖。]的养殖阶段,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
1、以防为主。做好早春草鱼开口难的预防工作,定期进行池塘杀虫[杀虫,全称杀虫脒,分子式为C10H13ClN2。]、消毒灭菌。选择晴好的天气,先用水质调节剂调节水质,第二天使用安全、低毒的杀虫剂化水稀释全池遍洒,如鱼用晶体敌百虫、鱼虫克星、混杀净、速效灭虫灵等均可,间隔2~3天,再用菌毒双杀、三氯异氰脲酸等鱼药进行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消毒杀菌。一般草鱼成鱼养殖阶段,每个月要进行一次全池水体杀虫、消毒灭菌工作,做到无病早防。
2、有病早治。准确判断鱼病,做到对症下药。草鱼烂鳃,失去呼吸功能是导致草鱼死亡的直接因素,在治疗时,很多人都只考虑水体消毒杀菌,往往忽视原生类寄生虫寄生危害,草鱼烂鳃主要由中华鳋、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草鱼鳃部引起的。因此在治疗中要先对症杀灭水体和鱼鳃上的原生类寄生虫,在生产实践中,先用水质解毒剂[解毒剂指可以解除毒性的物质,可分固体或者液体为两种。]调节水质,降低草鱼应激反应,再使用车轮虫特杀、双硫合剂5:2、指环杀星等药物杀灭水体中的车轮虫或指环虫等寄生虫,效果十分显著。杀虫后间隔2~4天再使用菌毒双杀或三氯等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3、防治结合。了解草鱼发病规律,采取综合防治办法减少疾病的发生。草鱼成鱼阶段的疾病往往数症并发,一般有草鱼肠炎、烂鳃、赤皮、出血、肝胆综合症和水质恶化等引起综合性的疾病,因此在防治时,要先杀虫、后杀菌、在内服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一般方法是先用水质解毒剂调节水质,再用鱼虫杀星、车轮虫特杀、速灭杀虫灵、指环杀星等杀虫剂杀灭草鱼体表和鳃部寄生虫,而后用鱼安、菌毒双杀等消毒杀菌剂治疗,同时还要内服败血宁、FRC、鱼用**、鱼血康、消炎抗菌灵等内服药辅助治疗。
4、注重水质管理和内服药的长期服用,改善鱼体内外环境。在草鱼成鱼养殖阶段定期泼洒EM菌、益生活水素、改底菌团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可有效改良水体环境。
草鱼成鱼阶段生长迅猛,机体生长发育和脏器生长发育极不协调,鱼体免疫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应激能力相对较低,必须通过外源性营养进行补充来达到生理平衡,通常在鱼类饲料中应定期添加鱼用维C、肝肠宝、鱼血康、出血平等内服药提高鱼体免疫能力和应激能力,大大提高草鱼成鱼养殖成活率,增加渔农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