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笋壳鱼养殖管理技术措施介绍


从11月上旬开始,几十年不遇的特大寒流给我国北方一带带来了严重影响,至中旬时(11号左右),冷空气[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前锋来到华南地区,使一些热带水产品种如南美白对虾[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罗非鱼、笋壳鱼等经受了严重考验。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珠三角地区约有2~3成的笋壳鱼养殖场未来得及搭建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大棚,冷空气期间造成约一成笋壳鱼出现冻伤[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冻死现象。在此,笔者总结了笋壳鱼的越冬管理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1、搭建大棚要求

每年的十月中下旬就要搭建好越冬棚,在搭越冬棚前把鱼塘[鱼塘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捕鱼或养鱼的地方,特指鱼围塘的内部间格或圈住鱼的围网。]水加深至1.5米以上,并对鱼塘进行杀虫和消毒一次。大家切勿认为十月份广东地区白天温度仍然较高,可延迟搭建。

2、越冬棚搭好后,要做好管理工作

(1)注意增氧:在晴朗的白天每天开动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4~6个小时,并揭开两边的“门”,让棚内外的空气可以对流;晚上把门关紧以保温。注意晚上9点后必须开动增氧机。

(2)定期调水:池塘覆盖好以后,棚内湿度较大,空气流通性差,容易滋生病菌从而引起水霉病或烂鳃病等,造成笋壳鱼死亡,或者可能会因为池塘**酸盐过高而引起笋壳鱼中毒死亡。因此,在冬季要选用光合细菌、EM菌等有益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制剂调节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一般每15天左右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一次,将养殖水体调节为褐色或嫩绿色,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pH值维持在7~8.5之间。

(3)饵料投喂:越冬期间的日投喂量要比平时少,约为鱼体总体重的4%~5%。当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高于20℃时,每天投喂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水温低于20℃时,每天投喂一次,通常在下午投喂;*雨连绵天气时两天投喂一次即可。另外,每隔10天左右要在冰鲜鱼中混入大蒜素[大蒜素(大蒜新素、garlicin)为三硫代烯丙醚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中。]、复合维生素、护肝及健肠胃的药物,连喂3天。有预防疾病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3、搭棚后如果遇到长时间的低温*雨天气,需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薄膜要加厚,尽量选择品质好的薄膜并提高薄膜的规格。并且在北面迎风面拉两层薄膜以增强保温能力。

(2)温棚的基柱要加粗,固定的木桩要加长到1.5米。

(3)钢丝干线最好拉密一些,并且要将薄膜拉紧绷平。

(4)水温较低时,需采取其他加温方法,如打深井抽水,在越冬棚内烧柴、用电热棒加热或用热水器加热自来水喷洒水面等,保证越冬棚内水温在16℃以上。

4、冬季水温在22℃以下时不宜抓捕笋壳鱼,防止鱼受伤引起烂身病或其它真菌性疾病。

5、冷空气过后也要加强管理

(1)要及时处理冻伤冻死鱼。对在寒冷期出现冻伤或冻死鱼的鱼塘,应立即将死鱼捞走,以免死鱼尸体腐烂沉底进一步污染鱼塘水质,但不应立即对鱼塘施放渔药防病,以防鱼群因药物作用散群而加速冻伤致死。水温稍为回暖时,也不应立即投喂饲料,避免塘底鱼群因上浮摄食导致冻伤患病。

(2)水质处理及防病措施。待水温回暖稳定时,更换部分鱼塘水体及时改善鱼塘水质;晴天时中午开启增氧机1~2小时搅拌水体,加速上下水层对流,改善下层水质;视鱼塘水质状况,全塘泼洒养殖宝等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水质(用量:每亩5公斤)。对曾出现冻伤冻死鱼的塘鱼要适当泼洒氯制剂消毒,然后泼洒生物制剂稳定水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