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鲨养殖之鱼种池塘培育的饲料投喂和日常管理技术

巴丁[约翰·巴丁 (John 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 ,威斯康星州人。]鱼又叫淡水白鲨  

1、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投喂

合理进行饲料投喂是培养大规格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的最重要手段。在鱼种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阶段,随着鱼体的日益长大,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量也逐渐增加,仅仅靠施肥培养水体中的天然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已无法满足池鱼摄食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的需要,因此必须采用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施肥为辅的养殖方法进行巴丁鱼的鱼种培育。

(1)投饵[ ...]必须定时进行,以促进巴丁鱼鱼种养成按时吃食的习惯,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投喂饲料时要选择在溶氧较高且水温适宜的时间,这样能够增进鱼种的食欲,提高摄食量,利于其健康生长。正常情况下,一般在早晨的7~8时和下午的5~6时各投饵1次,在水温过高的夏季,应适当推迟下午投饵的时间,而在水温较低的初春和秋末冬初时,投饵可集中选择在中午进行。

(2)必须有固定的投饵位置,使巴丁鱼鱼种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摄食。这样不但便于检查鱼的摄食情况,有效利用饵料资源,而且使清除残饵和食场消毒工作更加方便,从而保证鱼种生长环境更加卫生,有效减少鱼病[致病因素作用于鱼体时鱼的正常生命活动受扰乱的现象。]的发生。

(3)必须投喂新鲜、高质饲料。不能投喂腐烂变质饲料,防止鱼病发生,必要时在投喂前可以对饲料消毒处理,尤其是在鱼病的高发季节更要这样做,此外,还要保证饵料的适口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制成颗粒配合饲料,以减少饵料在水中溶散所造成的营养成分损失。

(4)适量投饲是饲料投喂中重要的一环,每日每次投饲要求做到适量,即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过多过少,投饲过多,不但造成饲料的浪费,还会败坏水质,而当鱼种吃食过饱时,还会降低饵料的消化率,容易引发鱼病,降低成活率和生长效果;投饲过少,饲料的营养成分大部分用于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而用于生长的部分则很少,不利于鱼种的生长。所以,在培育过程中,必须做到适量投饲,以提高巴丁鱼鱼种对饲料的利用率,促进鱼种生长,减少疾病发生,降低饵料系数。每日的投饲量要按照各种条件如水温高低、天气状况、水质肥瘦和鱼类的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如水温过高或较低,则投饲量应减少;天气晴朗可多投饵;天气不正常,气压低,闷热,雷阵雨前后或大雨时,应少投或暂停投饵;天气长期炎热忽然转凉,或长期凉爽忽然转热,均须注意控制投饲量。及时检查鱼种的吃食情况,是掌握投饲量最重要的方法,如投饵后鱼很快吃完,应适当增加投饲量,如较长时间吃不完,剩饵较多,则要减少投饲量。

总之,在巴丁鱼鱼种培育的过程中,应结合其摄食**的形态结构、摄食方式、食物组成、摄食量、摄食节律、消化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饥饿对其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确定合理的投饲时间、次数和投喂量,才能提高苗种培育的效率,取得满意的效果。

2、日常管理

(1)要做好巡塘工作,鱼种培育过程必须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主要观察水色和鱼种的相关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2)在雨季时做好防逃工作,注意池塘中水位上涨情况,检查注排水口的拦鱼设施;

(3)做好日常防病工作,根据巡塘所观察的结果,及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注意经常清扫食场,清除池内杂草和敌害生物。

(4)由于对夏花鱼种的投饲量较大,鱼的排泄量也多,池水很容易过肥,影响鱼种生长,因而非常有必要经常加注新水以改善水质,促进夏花鱼种生长,在培育期间,至少应加注新水4~5次,水源方便的池塘还可酌情增加注水的次数。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