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鱼类年龄[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的鉴定[鉴定是指本人工作、学习、劳动一个时期或工作调动以及参加临时工作结束时本人写的优、缺点总结和组织上做的评语;鉴定是指为了查明案情,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由侦查机关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鉴别和判断的一种侦查行为;鉴定是指,具有相应能力和资质的专业人员或机构受具有相应权力或管理职能部门或机构的委托,根据确凿的数据或证据、相应的经验和分析论证对某一事物提出客观、公正和具有权威性的技术仲裁意见,这种意见作为委托方处理相关矛盾或纠纷的证据或依据。]方法,国内外学者大多用鱼类生长过程中的鳞片、鳃盖骨、鳍条、耳石[脊椎动物的内耳或无脊椎动物的听泡中的一种石灰质结石,在许多真骨鱼中尤为显著,形成坚硬的体质,在大多数较高等的脊椎动物中则为石灰质小耳沙块物质。]、脊椎骨[脊椎骨是椎骨的通称。]等作为鉴定材料。而作为无生命发展轨迹鳞片的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年龄鉴定,一般采用脊椎骨和基舌骨[舌骨(hyoid bone)是舌中的骨头。]等鉴定。上海水产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英文名称: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原名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3月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陈慧(1998)采用黄鳝的耳石、脊椎骨和舌骨3种材料相对照,对其年龄进行了鉴定,认为舌骨是黄鳝年龄鉴定比较理想的材料,并首次提出尾舌骨也可以作为年龄鉴定的材料。
①脊椎骨——耳石鉴定法:主要根据椎体上的年轮数来确定黄鳝年龄,方法是将黄鳝的内脏和肌肉剥离,通过观察椎体**凹面的轮纹来确定,同时以耳石为对照,即将头部耳石取下磨片在放大镜[放大镜,[magnifier],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下数其年轮来确定年龄。耳石磨片显示的狭窄暗带称冬带,宽广明亮带称夏带,冬带和夏带相间排列,年龄一般指冬带而言,它是完整的轮带环(层)。
②基舌骨——上舌骨鉴定法:黄鳝的舌较为发达,而且着生于舌部的基舌骨及其两侧的上舌骨上,可明显地见到有明暗相间的带状轮纹。基舌骨和上舌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上面的带状轮纹数也相应地增加。因此,对黄鳝的年龄鉴定可用基舌骨和上舌骨进行。在入射光[入射光又称入射光线。]下,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基舌骨和上舌骨,上面有较清晰的有许多呈弧线组成的明暗相同的“带”,带与带之间有明显的分开,一个明带与一个暗带构成一个生长年轮。第一年的暗带与第二年开始形成的明带之间的交界线[《交界线》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网络小说,作者是凉残月。]为年轮标志。在同一尾鱼的基舌骨和上舌骨的两个楔形区上,带的数目是等同的,所以鉴定黄鳝年龄时,只要将两者互为对照即可准确判断其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