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养殖常见病脱黏病防治技术


一、病原

非01群霍乱弧菌。

二、症状

病鳗体弱,在池边水面或水底缓游,体表[(1).仪表。]黏液[黏液是一种从人体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分泌出来的湿滑液体。]呈斑块状脱落,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使体表成花斑状。病灶[定义机体上发生病变的部分。]起始主要分布在头顶及躯干部,呈小点状,然后拓展成斑块。随病情加重,病灶处溃疡,**为白色,周围呈炎性反应为红色。此期病鳗体表黏液增多,头顶端发红,吻端出血或溃烂,鳃丝发白,胸鳍、臀鳍充血发红,肝脏、肾脏肿大。

三、流行与危害

本病为欧洲鳗鲡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中新发现疾病(日本鳗鲡养殖中尚无发现),近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行。从幼鳗到成鳗均有发生。本症传染能力强,传染速度快,引起的死亡率高。主要流行于夏秋两季,春冬发病较低。

四、预防与治疗

1.预防:主要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稳定,高温期尽量少用**性强的药物,勿使鱼体产生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

2.治疗:添加食盐,保持盐分浓度0.3%~0.4%,并用复合中药制剂、抗生素(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5~10毫克[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升水体长期浸泡病鳗,每个疗程连续3天,每天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1/3,3天后用有机碘(如优碘)1.5~2.5毫克/升和土霉素3~6毫克/升或氟苯尼考3~8毫克/升浸泡病鳗,每天1次,连续2天后大换水。用含氯消毒剂(如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0.2~0.3毫克/升)巩固消毒2~3天。上述处理后迅速调节水质,投喂饲料,饲料中应添加维生素E,连续投喂10~15天。中药复合制剂由黄连15~20毫克/升、黄芩3~5毫克/升、大黄3~5毫克/升、五倍子1~3毫克/升、甘草3~5毫克/升等组成,加5倍水,煎沸0.5小时后过滤,全池泼洒(注意治疗期间严禁使用福尔马林)。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