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5日,农业部颁发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文件,规定18类品种的原料药及单方、复方制剂产品于2002年5月15日起一律停止经营和使用,3类品种的原料药及单方、复方制剂产品不准以抗应激、提高饲料报酬、促进生长为目的在食品动物饲养过程中使用。根据这些药物的性质及在水产养殖上的用途,大体上可将禁用药物分为3类:
1.激素类 如已烯雌酚及其盐、酯和制剂,醋酸甲孕酮及制剂,甲基**酮,丙酸睾酮,氯丙嗪,**等;
2.抗生素类 如氯霉素,呋喃唑酮[呋喃唑酮( Furazolidone ,曾用名称:痢特灵)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细菌和原虫引起的痢疾、肠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患。],甲硝唑等;
3.消毒和杀虫剂类 如五氯酚钠,孔雀石[孔雀石是一种天然矿石,也是一种古老的玉料,为水合碱式碳酸铜,呈翠绿或草绿色的块石。]绿,硝酸亚汞等。
上述这些药物在鱼类养殖生产中常被应用,有的还具有特殊的效果,如甲基**酮用于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雄性化育苗,可加快黄鳝生长速度;孔雀石绿和硝酸亚汞分别对防治水霉病和小瓜虫有特效;呋喃唑酮用于防治黄鳝细菌性烂尾病和肠炎病,效果好,成本低。当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对食用水产品质量的要求更趋规范。我国已制定了《无公害[无公害,指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符合《国标》的产品,多指农产品。]食品黄鳝养殖技术规范》(NY/T5169-2002)和《无公害食品黄鳝》(NY5170-2002)。因此,必须贯彻农业部《清单》的要求,执行无公害水产品管理标准,在黄鳝及其他食用鱼的生产中积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实施健康养殖。
一、清塘和药物消毒
水泥池脱碱处理后及时进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100--150g/m³或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10g/m³浸泡一周后排干池水换清水。在日常管理中,水体每隔10--15d用生石灰10g/m³或漂**1g/m³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0.2—0.5g/m³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三者交叉使用。若水质偏碱性,使用漂**的次数多一些;若水质偏酸性,使用生石灰的次数可多些。同时,将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磺胺类等药物拌入饲料中内服,每种药用3--5d,隔20--30d交叉使用1次。
二、水霉病的防治
水霉病多发生于20℃以下的低温季节,为条件**害。患水霉病后容易引起继发性的赤皮病、肠炎病等。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以往对此常用孔雀石绿加以防治。不用孔雀石绿,防治水霉病的方法有:
1.全池泼洒亚甲基蓝2--3g/m³,3d一次,至少3次;
2.用3%--5%食盐水或10mg/L高锰酸钾浸泡5--10min;
3.在鱼的伤处涂抹1%磺胺类软膏或1%高锰酸钾液或5%碘酒;
4.发病初期,全池泼洒0.04%的食盐水和0.04%的小苏打合剂;
5.将水温升高到25--26℃;用生石灰调节水质;服用VE,增强黄鳝对真菌的免疫力;
6.用2--4g/m³五倍子[五倍子是倍蚜虫寄生在寄主漆树科植物叶组织内形成的虫瘿长大而成的,盐肤木(五倍子树)是否结倍或产倍多少,关键就在于有无倍蚜虫的产生。]或乌桕全池泼洒;或用15g/m³旱烟茎叶、食盐5g/m³加水熬汁,再加福尔马林2g/m³,全池泼洒2--3次。
三、白点病的防治
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引起,主要在15—23℃时流行,对幼鱼危害严重。以前用硝酸亚汞防治该病效果较好。代替措施有: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及时捞出死鱼;
2.辣椒粉0.4g/m³,干生姜0.2g/m³,加水熬成汤,再加冷水全池泼洒,连用2~3d;
3.用福尔马林15—20g/m³全池泼洒,隔天1次,共2--3次;
4.大黄1.5g/m³和野菊花干品2g/m³加水熬汁全池泼洒,连续3d;
5.用200--250g/m³冰乙酸浸泡15min或用1.5%硫酸镁和3%食盐水浸泡5min;
6.全池泼洒0.3--0.5g/m³鱼虫清2号”,2d1次,连续3次。
四、肠炎病的防治
肠炎病又称“烂肠瘟”。饲料变质、饲养密度高、水质恶化或长久饥饿都可引起发病。发病后死亡率很高,在黄鳝饲养中危害严重。不用呋喃唑酮的防治措施有:
1.按0.1%—0.2%的比例在饲料中拌入氟哌酸或复方新诺明[别名:磺胺甲恶唑,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一级抗菌类。]或磺胺噻唑内服,同时全池泼洒0.2—0.3g/m³红霉素[红霉素,临床主要应用于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猩红热、白喉及带菌者、淋病、李斯特菌病、肺炎链球菌下呼吸道感染(以上适用于不耐青霉素的患者对于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本品可作为首选药应用。]或1--2g/m³漂**或2--4g/m³五倍子。药物敏感性实验证明[1]: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抑菌效果比环丙沙星、氯霉素好,更比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好;
2.对于无食欲的黄鳝,每100g鳝体注射0.5ml鱼腥草或穿心莲液,连续3--5d;
3.1kg黄鳝用地锦草、辣蓼(或菖蒲、马齿苋、穿心莲、车前草、鱼腥草等)50g单独或混合熬汁拌料饲喂3d,防治肠炎病效果较好;亦可采取每1kg黄鳝用辣蓼茎叶50g、薄荷叶30g加水熬汁全池泼洒;
4.在1kg饲料中加入大蒜素0.2g饲喂[2]。
五、细菌性烂尾病
该病在高密度饲养或运输中容易发生,并引起赤皮病、出血病和肠炎病等继发**染。以前用呋喃唑酮防治该病效果较好,目前的代替措施有:
1.用金霉素0.25单位/ml或土霉素25g/m³浸洗0.5h;
2.用红霉素1g/m³全池泼洒,保持12h后换水,全池泼洒二**氯1--1.5g/m³;
3.用烟叶或五倍子2--4g/m³加水煮2h,全池泼洒;
4.用浓盐水擦洗尾部有一定效果。
六、促生长剂
野生黄鳝生长速度很慢,年增重仅1--2倍,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年增重可达3--5倍。黄鳝在发育中具有性逆转现象,先雌后雄,在雄性阶段生长快,大约为雌鳝的二倍[3]。因此,在生产中可通过雄性化技术使黄鳝越过雌性繁殖期,加快生长,提高经济效益[4][5]。但雄性化技术适合于较小的个体,较大的个体(大于15g)用药量大(1kg黄鳝每天用甲基**0.3g),用药期长(30d),雄性化困难,经济成本高。在实际生产中,有许多技术可以提高黄鳝的生长速度[6],如选用优良品种,定时定点定量驯化黄鳝摄食,使用食欲促进剂,适时分养等,没有必要使用激素类药物来催肥。常用的促生长剂有:
1.抗生素 土霉素、金霉素、磺胺甲基恶唑(新诺明)、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增效剂)与磺胺(按1:5比例配伍)等按饲料的0.05%--0.1%拌饵投喂;
2.酶制剂[酶制剂是指酶经过提纯、加工后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主要用于催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具有催化效率高、高度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降低能耗、减少化学污染等特点,其应用领域遍布食品(面包烘烤业、面粉深加工、果品加工业等)、纺织、饲料、洗剂剂、造纸、皮革、医药以及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 主要有淀粉酶、纤维素酶、糖化酶和复合酶制剂;
3.中草药 常见的有金银花(5--10g/kg料)、蒲公英、*参、神曲、麦芽、硼砂(0.3—0.5g/kg料)等;
4.维生素 如VA(12000国际单位/kg饲料)、VE(160国际单位/kg饲料)、Vc(0.3g/kg饲料)、VBl(0.03g/kg饲料)、烟酸(0.08g/kg饲料)、胆碱(0.8g/kg饲料)、肌醇(0.15g/kg饲料)等;
5.其它 如喹乙醇(0.3g/kg饲料)、肉碱(0.1—0.5g/kg饲料)、腐殖酸、**等(0.3--0.5g/kg饲料)。
七、微生态制剂
光合细菌(PSB)和有益微生物种群(EM)有改善水质、促进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用于饲料中的添加量:复合酶制剂o.2%,光合细菌1%,益生素为0.6—0.7%;若用于净化水质,光合细菌(效价为3×10-6活菌)为2--15g/m³,用于防病促长时为30--150g/m³,以后每隔20d一次,但不要与抗生素同时施用。
另外,还要选好苗种,及时对工具、饲料、食台、水源进行消毒,控制放养密度,改善温度、光线、水位等环境条件,养好水草,加强饲养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