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鳃病有细菌性烂鳃病和寄生性[寄生性为寄生物为了自身生长发育而必须从**寄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取生活物质(水分、养分等物质)的生物特性。]烂鳃病。两者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的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离群在水面慢游,不怕惊吓,鳃片呈灰白色,有些局部坏死;寄生性烂鳃病的病鱼行动呈焦躁不安状,有窜游现象,鳃片充血红肿,且有腐蚀现象。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方法与暴发性出血病相同。对寄生性烂鳃病的治疗,先用晶体敌百虫等药物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杀灭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
隔二天再用百毒消等杀菌消毒类药物全池泼洒,以防寄生虫叮咬的伤口继发**染。
烂鳃病
乌鳢[乌鳢俗称黑鱼,又名北方蛇头鱼、黑鱼、乌鱼、乌棒、蛇头鱼、文鱼和才鱼。](黑鱼)烂鳃病,虽都为烂鳃,但有细菌性及寄生虫性两种病原,由于病原不同,因而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方法也不相同。
1.病鱼症状
(1)细菌性烂鳃病患病乌鳢(黑鱼)体发黑,体表无其它明显症状,不摄食,离群独游,不怕惊吓,鳃部枯液显著增多,鳃片呈灰白色,有些局部坏死。解剖检查,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肾脏充血肿大,消化道无明显症状。
(2)寄生虫性烂鳃病患病乌鳢(黑鱼)体发黑,体表无其它明显症状,食欲减退,严重时不摄食,行动呈焦躁不安状,有窜游现象。鳃部粘液增加,鳃片充血、红肿,且有腐蚀现象。解剖镜下检查,可见中华鳋等寄生虫。
2.流行特点
乌鳢(黑鱼)烂鳃病流行于气温较高的6—9月,各种规格的鱼都会发生,感染力强,一旦发病,会迅速殃及其它鱼。发病后苦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发病乌鳢(黑鱼)的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可达90%左右。乌鳢(黑鱼)寄生虫性烂鳃病大多发生于5—9月,发病乌鳢(黑鱼)多为规格较大的鱼种及成鱼,但发病率和死亡率比细菌性烂鳃病低。
3.发病原因
细菌性烂鳃病系乌鳢(黑鱼)感染革兰氏*性菌鱼害粘球菌所致。寄生虫性烂鳃病系乌鳢(黑鱼)感染中华鳋等寄生虫所致。
4.防治方法
(1)认真仔细检查病鱼的症状,准确诊断病原,然后对症下药治疗。
(2)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方法与出血性败血病[毒性微生物从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寒战、发热、衰竭,并往往引起各**继发性脓肿形成的病症——亦称“败血症”。]相同。
(3)寄生虫性烂鳃病的防治,先用0.5毫克/升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寄生虫。隔两天,再用0.3毫克/升强氯精全池泼洒灭菌,以防寄生虫叮咬的伤口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