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暂养[ ...],是将性成熟的河蟹捕捞后进行短时间暂养育肥,待价而售。但暂养过程中如管理不当,易造成[造成是汉语词汇,读音zào chéng,解释为招致或引起。]大批暂养蟹死亡。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生理性死亡 河蟹性腺成熟后,为繁衍后代而进行生殖洄游,如继续在淡水中暂养,会造成生理失调,体内渗透压过高而死(胀死)。因此河蟹暂养过程中,应将过于成熟的蟹剔出。
二、河蟹质量差 暂养蟹规格不一,有大有小,暂养密度高,有的暂养蟹中掺有病蟹或肢体不全的蟹。一是易造成暂养过程中河蟹互相残杀[互相残杀,读音为hù xiāng cán shā,成语,指彼此之间相互残害,各不相容。],致使规格小的蟹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二是易造成河蟹疾病传染,暂养的蟹因发病死亡。
三、生态条件差 暂养池[暂养池是指用来短期饲养水产养殖动物苗种或成品的水池或池塘。]面积过小,水草覆盖率[覆盖率是度量测试完整性的一个手段,是测试有效性的一个度量。]低,水过浅,水质变化快,溶氧低等原因常使河蟹频繁上岸,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消耗体力过多,时间一长,死亡率会大大提高。另外,水质肥,暂养密度高,也易造成暂养蟹窒息死亡。
四、投饵[ ...]量不足 暂养期间,水温在4℃以上,河蟹摄食仍很旺盛。如投饵量不足,加之暂养池天然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生物少,一是会造成河蟹为争夺有限的饵料而互相残杀,影响暂养成活率;二是造成河蟹因索饵而逃逸。
针对以上情况的防治对策如下:
一、科学选择暂养池 选择靠近水源且注、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3亩~5亩,水深1.5米~1.8米,坡比1∶2~1∶2.5。放蟹前10天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彻底清池,5天后进水,池中均匀分布水草,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
二、河蟹质量要求 暂养的河蟹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甲壳、附肢完整,无病。选好的河蟹用5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分钟~10分钟,消毒杀菌。放养过程中如遇有顶壳蟹、软壳蟹,应剔出单独暂养,等其壳变硬后,再放入暂养池。
三、暂养密度和时间 一般每亩养河蟹2000只~2500只或200千克~250千克。暂养时间为辽蟹:1个月~2个月;中华绒螯蟹:2个月~3个月。
四、加强管理 暂养期间,每天投饵一次,投饵量为暂养蟹重量的4%~6%。饵料应新鲜、适口,不能腐烂变质,其中动物性饵料占60%,如小杂鱼虾,压碎的螺蚬,切碎的蚌肉,蚕蛹,动物内脏等。可投喂的植物性饵料有:黄豆、小麦、豆饼、玉米、山芋、南瓜等。暂养期间加强水质管理,每5天~7天中午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0厘米~20厘米,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增加水体钙质,每天捞除池中残饵、腐烂的水草、死蟹等,保持池塘清洁卫生。暂养期间定期泼洒0.5ppm"强氯精"消毒水体,每半月用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痢特灵拌饵料投喂,连喂3天~5天,预防蟹病。暂养池中若发现水老鼠、水蛇、青蛙等敌害,须立即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