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仔蟹[仔蟹:大眼幼体蜕皮后变成蟹形小蟹,其雌雄外观,此时的小蟹称为仔蟹 ...],仔蟹有何[yǒu hé ㄧㄡˇ ㄏㄜˊ 有何 有什么。]特点?
大眼幼体蜕皮后变成蟹形小蟹,其雌雄外观已可判别,此时的小蟹称为仔蟹(图5)。仔蟹依靠步足爬行和游泳。尽管仔蟹外形与河蟹相似,但此时其头胸甲长度大于宽度,过隐居生活,而且仍喜欢在咸淡水[淡水即含盐量小于0.](盐度[绝对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3‰~5‰)中生活。以后每隔5~7大蜕一次壳,经二次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后,到Ⅲ期仔蟹时(一般每公斤1.6万~2.4万只),其头脑甲长度才小于宽度,外形与成蟹相似,并开始挖洞*居,而且它只有在淡水(盐度在0.5‰以下)中才能正常生长。因此,我们把大眼幼体蜕壳3次,列为仔蟹阶段[阶段是中国词语,读音是jiēduàn,表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区间段落。],包括I期、Ⅱ期和Ⅲ期仔蟹。这一阶段在自然情况下是由河口上溯到淡水,即由咸淡水转为淡水的过渡阶段;其生活习性也由浮游转为隐居再开始挖洞*居;其盐度也由咸淡水逐步过渡到淡水;其食性由食浮游动物逐步转化为以水生植物及有机碎屑为食。仔蟹阶段按生产季节、养殖的特点和性质来看,它与鱼苗养成夏花相似。生产上又将这一阶段称为扣蟹(像衬衫纽扣一样大小)养殖。
什么叫幼蟹?幼蟹有何特点?
幼蟹即由Ⅲ期仔蟹饲养到年底或翌年春天的蟹种,一般的出池规格每公斤50~200只。
幼蟹外形与成蟹相似,其个体生长快,蜕壳次数多,新陈代谢水平高,要求水草丰富、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环境。幼蟹群体间个体生长差异十分显著,在自然条件下,同月龄的幼蟹,个体相差200倍。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容易因缺乏食物而自相残杀或因水域环境条件差,因积温过高,因营养过剩而造成性早熟[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
在生产上这一阶段称为一龄蟹种培育,相当于夏花鱼种养成冬花或春花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