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文才
河蟹发病,伴随的就是出现不同程度的伤亡,发病后再进行治理,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在这段时间里会有很多河蟹死亡,这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根本利益。
所以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上的“预防为主”方针,是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也是预防事故的最有效措施。],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观念为主。
到养殖中后期,投喂的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不断增多,底部的残饵堆积后腐烂,易滋生[滋生词语解释是繁殖与生育。]有害菌。这些有害菌附在新的饵料上被河蟹吃进去,极易黏在肠道壁上而造成肠道受到感染,使发肠炎的机率增大,要提前使用丁克拌料并用蛭菌110消除病菌来预防肠炎的爆发。
投喂的饲料增多,对河蟹的肝脏[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造成负担,时间久了肝脏就易出现病变。若水环境经常出现恶化的状态,同样易滋生有害菌使发病率升高。当肝脏病害出现时再救治就有些晚了,所以要经常外泼金维安+蛭菌110,切除病源的扩散,再用甘舒康拌料来减轻和修复肝脏。
当河蟹出现爬边上网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缺氧或底质[底质是矿物、**、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污水排出物和河(湖)床底母质等随水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恶化,若没有及时处理,同样会出现损伤现象。
因此,加强日常管理,减少或避免疾病的侵扰。定期的对水质底质进行检测,如有指标超标,要及时处理。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补菌补藻)和底质改良剂(改底清底),保持水环境“肥、活、嫩、爽”的状态。可以经常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口腔,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等改善河蟹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在高温季节,家里可以备一些直接放氧的产品,防止夜间缺氧而无法及时处理的现象。
发现河蟹发病要对症治疗,要检查出是什么病症,然后再做相应的治疗。治疗后尽可能的调节水环境,良好的水环境更有利于河蟹体质的恢复,并减少病菌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