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条件


蟹种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是指把幼蟹,从1.5万~2万只/千克养成每只5~10克体重的蟹种。这样的蟹种进行商品蟹养殖,成活率才能得到保证。

蟹种培育阶段培育有3个特点,一是蜕壳次数多;二是个体生长快;三是个体差异明显。所以可以采取分级放养培育的方法。这个阶段一般需养殖30天左右,幼蟹就可长成5~10克的蟹种。

蟹种培育的水源条件与仔蟹[仔蟹:大眼幼体蜕皮后变成蟹形小蟹,其雌雄外观,此时的小蟹称为仔蟹 ...]培育要求相同,水温适宜为15~30℃,最佳22~25℃。溶氧大于5毫克/升。pH值适宜为7.5~8.5,透明度适宜为30厘米以上。池塘可在500~3000平方米,水深1~1.5米,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培育池为宜,根据需要设置增氧设施。培育池要除去过多的淤泥,塘外防逃墙要求高0.6米以上。仔蟹下塘前15天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溶水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50千克/亩。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下塘前作水草移植或用丝网沿塘边处拦一圈投放水草,如用凤眼莲、苦草、金鱼藻[金鱼藻(学名:Ceratophyllum demersum L.)是金鱼藻科金鱼藻属、多年生草本的沉水性水生植物,别名细草、软草、鱼草。]、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草。]或其他沉、浮水植物。拦放面至少为培育池面积的1/3,为蟹苗蜕壳栖息提供附着物和隐蔽物[隐蔽物:; 隐蔽物可以构成或直接成为野生动物的躲避场所,但不能简单理解为躲避场所,须是能满足野生动物的生理、形态结构及行为上长期进化所适应的生存环境。]

仔蟹质量要求大小、规格均匀,附肢齐全,无病无损伤,体质要健壮。不可放软壳仔蟹,以免受损失。

培育养殖中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质量,应符合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和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要新鲜适口,严禁投喂**变质的饲料。除了投喂配合饲料,还可以投喂野杂鱼、螺、蚌、浮萍、豆腐、豆渣、豆饼、水花生、苦草等。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