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是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下面为大家介绍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症状、鸭传染性浆膜炎治疗等相关内容,养殖户们可以参考一下。

鸭传染性浆膜炎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1~3天,有的可长达7天。急**例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急**例表现为精神沉郁,缩颈,嗜眠,嘴拱地,腿软,不愿走动,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不食或少食,眼有分泌物,常使眼周羽毛粘连脱落,鼻孔有分泌物,粪便呈黄绿色,腹涨。死前有痉挛,摇头,背脖和腿伸直呈角弓反张,抽搐而死亡。一般病鸭从出现明显症状到死亡约1~2小时,很少超过半天;亚急性或慢**例,多为7~8周龄的鸭,病程可在一周以上,病鸭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卧地,不愿走动,双脚软而无力,皮肤干瘪,有关节炎。站立呈犬坐式,呼吸困难,共济失调,斜颈,转圈,**,消瘦,后死亡。

鸭传染性浆膜炎症状,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

特征**理变化是浆膜面上有纤维素[纤维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性炎性渗出物,以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的炎症为主。心包膜上覆着淡**或干酪样纤维素渗出物,心包囊内充满**絮状物和淡**渗出液。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灰**纤维素性膜。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肿大或肿大不明显,表面附有纤维素性薄膜,有的病例脾脏明显肿大,呈红灰色斑驳状。脑膜及脑实质血管扩张、淤血。慢**例常见胫跖关节及跗关节肿胀,切开见关节液增多。少数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鸭传染性浆膜炎治疗

1、加强饲养管理。首先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凉的场地建鸭舍;其次抓好消毒环节,每批饲养的鸭一定做到全进全出,保证养鸭场地少污染或较安全的环境;第三,不要采取套养的方法;第四,减少应激因素,特别注意育雏环境的卫生条件,保持干燥通风,注意防寒,防止密度过大。

2、切实做好**的免疫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血清型[血清型又称血清蛋白型。]多,因此要筛选适合本地区的优势血清型菌株,经**免疫后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

3、切实做好药物防治。8~10龄的雏鸭患病初期用**素和黄芪多糖饮水,同时用氨基糖苷类、喹若酮类、多粘菌素B及磺胺类等药物治疗有良好效果,病重的用庆大霉素、黄芪多糖注射液或氟苯尼考注射液注射。通过以上治疗措施,4天后基本得到控制,病鸭大部分,食欲及生长发育良好,但要对个别摇头、转圈等神经症状后遗症的鸭坚决淘汰。

关于鸭传染性浆膜炎症状、鸭传染性浆膜炎治疗的内容就为大家总结这么多,希望能够帮助养殖户们做好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治工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