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红点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鳗红点病是由鳗败血假单胞菌感染引起鳗鲡体表[(1).仪表。]全身各处点状出血的一种疾病。
  (一)病原
  鳗败血假单胞菌。革兰氏*性细长杆菌;病鳗血液中的菌,大小为0.4微米×2微米;血液琼脂培养后,显示长丝状的菌增多;有异染小体;用电镜可以看到有荚膜的膜样结构,在光镜下则看不到。极端单鞭毛,运动性随培养条件而变化;15℃培养时,有动力的菌很多;25℃培养时,几乎都没有动力。弧菌***0/129不敏感。
  (二)流行情况
  带菌鳗鲡是主要传染源[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该菌在含盐的水中生长期相当长,如在含0.19%-1.69%氯离子的无菌稀释海水中可存活200天以上;在淡水中则1天就死亡;但已发病的鳗鲡移入淡水后,鱼体内仍有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所以该病仅在咸淡水中流行,被菌污染的咸淡水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该病主要危害日本鳗及欧洲鳗。传播途径及早期感染部位,尚不完全清楚。认为病原菌可能由体表微小伤口处侵入,在真皮疏松结缔组织内形成感染病灶,并侵入血管,引起全身转移病灶。死亡的原因,认为主要是心脏机能不全,血管失去弹性,影响血液循环;重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发展为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染。],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该病流行于水温20-25℃,水温过高能抑制该病的发生。在日本是危害很严重的一种鱼病,病程短,死亡率高。英国及我国**、福建等省均有流行。
  (三)症状
  病鱼体表各处点状出血,尤以下颌、鳃盖、胸鳍基部及躯干部为严重。病鱼开始出现上述症状后,一般在l-2天内死亡。如将这些病鱼放入容器内,鱼就激烈游动,接触容器的部位急速出现出血点,含血的黏液甚至可弄污容器。
  (四)诊断
  (1)根据重病鱼体表各处点状出血,用手摸病鱼患部,即有带血的黏液粘污手,即可做出初步诊断。
  (2)疾病早期,必须做细菌分离、鉴定才能确诊。
  (五)预防措施
  同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
  (六)治疗方法
  必须外泼消毒药和内服药饲相结合。
  1.外用药任意选用下列1种。
  (1)全池遍洒水产保护神,每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放药0.1-0.2毫升。
  (2)全池遍洒二**氯,每立方米水体放药1-2毫升。泼洒前要先用柠檬酸活化。
  (3)全池遍洒三氯异氰尿酸[氰尿酸(英文名称cyanuric acid)又名三聚氰酸(tricyanic acid);2,4,6-三羟基-1,3,5-三嗪;2,4,6三羟基-均三嗪(2,4,6-triazinettriol);均三嗪三醇(sym-triazinetriol)。],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3-0.4克。
  (4)全池遍洒二氯异氰尿酸钠,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5-0.6克。
  2.内服药
  (1)每千克饲料中加2-4克四环素,拌匀后投喂,1天喂2次,连喂3-10天。
  (2)每千克饲料中加3-5克舒鳗1号,拌匀后投喂,1天喂2次,连喂3-10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