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社记者徐健
四川眉山市东坡区[东坡区古称眉州,又称齐通,是眉山市市辖区,位于眉山市的中部。]是全国水产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技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77年版的《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证贸易手册》中,给技术下的定义是:“技术是一种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不论这种知识是否反映在一项发明、一项外形-jishu]较为集中发达的地区,该地区主要养殖江团、黄颡鱼、叉尾、沟鲶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无鳞鱼、特种鱼。由于区域位置等因素制约,整体养殖面积[养殖面积是投放鱼苗鱼种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水面面积。]不大。单个养殖户养殖面积更小了,每户从几分到10亩者居多数。但就在这面积不大的养殖区域,有人做出了每亩高达10938元纯利润的“大生意”,赵光宇就是其中一个。
赵老板(左二)和通威的技术服务人员
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系数1.1,斤鱼利润近60%!
家住眉山市东坡区悦兴镇莲墩3组的赵光宇,从事水产养殖已有20多年,拥有养殖水面十余亩。2015年,赵光宇用3亩塘养殖江团,目前出鱼7500斤,获利9万余元。分析其养殖数据,记者发现赵光宇养殖江团亩产量达到了惊人的2500斤,其饵料系数更是低至1.1,每斤鱼成本为5.27元,平均每斤鱼售价为12元。算一笔账发现,张光宇养殖的江团每斤获利56.1%!
经记者调查发现,赵光宇所在的眉山市东坡地区,大部分养殖户的饵料系数比赵光宇高出0.2个百分点,斤鱼成本也多出将近1元。
赵光宇告诉记者,他今年之所以取得亩利润10938元的好成绩,一方面是因为使用了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以保证鱼的质量、外观等“硬实力”,同时也有“软实力”,这个“软实力”就是技术。赵光宇介绍到,今年他在通威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首次使用了“365模式”中的几种技术,包括“均衡增氧[ ...]”、“藻菌调控”等。“一开始我不了解,养了这么多年鱼,现在又搞啥子技术嘛。后来,听说用这几个技术能达到‘用更少的饲料养出更多的鱼’的效果,我就有点心动了,于是决定拿出几个塘来试试。”
用好两大技术让鱼“长得漂亮!”
时间能证明一切,今年8月15号,赵光宇的三个江团养殖塘开始出鱼。1000斤、2000斤、4000斤……时间一天一天、一周一周地过去,赵光宇的江团总共出了7500斤鱼。“当时我都不敢相信,以前真是没出过那么多鱼”,赵光宇开心地向记者回忆当时的情景。采访中,赵老板还说:“我养的鱼长得还好看,形状、颜色都很漂亮”,他表示当时那一片的养殖户就数他的江团价格卖得高,“有12块呢!”
经记者多方打听,终于弄懂了他是如何使用“365模式”的关键养殖技术养出比别人效果好很多的鱼。
增氧,是水产养殖技术中至关重要[至关重要,读音 zhì guān zhòng yào ,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相当地重要,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若是增氧不及时,极易造成重大损失。在水产养殖中,通过对池塘投饵[ ...]区溶氧检测发现:投饵区和非投饵区的溶氧在早上9点至晚上21:00期间,溶氧差距较大,说明该期间鱼群在投饵区**和活动的时间较多,该区域溶解氧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鱼的生长速度和饵料系数,因此投饵区增氧至关重要。赵老板的鱼塘,微孔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水车增氧机、涌浪机等增氧设备配备齐全,均衡增氧。
“调水就跟泡茶一样,什么样的茶叶泡出什么样的茶。所以说,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泥。”说到鱼塘水质问题,赵老板像一位专家,将他的想法娓娓道来。除了均衡增氧外,他还充分利用了365模式中的“藻菌调控”技术,利用通威底改机对底质进行改底。“这样就可以减少底层溶氧的消耗,增加水体肥度。和人一样,生长的环境变好了,鱼自然也就长得好,长得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