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养蟹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既种稻又养蟹,达到稻谷[稻谷,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和河蟹双增收的目的。近年来,全国南北各地,利用稻田养蟹种、成蟹,都初步取得成功并显示出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994年农业部下达给辽宁省的“丰收计划”项目的实施。证实了稻田养蟹不仅稻谷产量没有减产,而且增加了河蟹产量,大大提高了稻产区农民的经济收入,这项技术目前正作为“丰收计划”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稻田养蟹的生态作用[作用的基本解释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衍生解释有作为、努力、用意、施行法术等。]稻田养蟹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种养殖方式,它发扬了湖泊养蟹和池塘养蟹的优点,克服其两种方式的不足。具有稻蟹互利的生态意义。
(1)河蟹为稻田除去杂草,减少[词义是去掉一部分。]种稻中的除草[中耕除草是传统的除草方法,生长在作物田间的杂草通过人工中耕和机械中耕可及时防除杂草。]工序:稻田养蟹后,不但可减免人工除草的劳动,而且还有人工除草无法相比的除草经常性和除草剂不可比拟的彻底性,尤其能节省费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稻田的杂草一般都是河蟹喜食的饲料,如满江红、金鱼藻[金鱼藻(学名:Ceratophyllum demersum L.)是金鱼藻科金鱼藻属、多年生草本的沉水性水生植物,别名细草、软草、鱼草。]、苦草、水车前[水车前,拉丁学名Ottelia alismoides,别名水带菜、水芥菜、龙舌草,生长在静水池沼中,性喜强光和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花果期6~10月(湖南、湖北)。]等。
(2)河蟹为稻田除去害虫,减少种稻的除虫费用:有试验表明,河蟹可以消灭水稻茎、叶、穗上的害虫。这可能是由于叶茎上的害虫惊落水中而成为蟹的美餐。
因此,稻田养蟹具有生物防治作用,可有效减轻虫害对稻谷的危害,大大减少施药的投资和用工。
(3)河蟹的爬行运动和摄取底栖动物的行为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可减少农田中耕的用工:稻田中有些水生生物生活的浅泥中,也有些生活在泥表面。河蟹摄食时的行为客观上可使泥土松软[松软,指松散绵软。]通气,有利于肥料[肥料是指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的分解和土壤的透气,从而会促进稻禾分蘖和根系发育。
(4)河蟹为稻谷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起到保肥和施肥的作用:河蟹摄食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而这些生物的生长都不同程度的消耗水田的肥料养分,因而在减少耗肥因子的同时,起到保肥的作用。施肥作用是指河蟹的排泄物含有丰富的氮、磷、钙等营养成分,是稻田优质的肥料。
(5)种稻稻田能为河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一般稻田土质松软,溶氧充足,水温适宜,营养盐类充足,松软的土质给河蟹的活动提供了方便。
(6)种稻稻田能为河蟹生长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据研究,绝大部分水生生物是河蟹喜食的饲料,并且这些饲料中动植物[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能较好地满足河蟹对动植物饵料的不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