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苗[也叫“鱼花”。]的中间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技术
l、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条件:池塘应选择面积2~5亩、水深1.0~1.5米、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塘底平坦少淤,便于拉网操作。
2、培育:水花每亩可放5~6万尾。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主要是以施肥培育浮游生物,尤其是以轮虫等天然饵料为主,同时辅以豆浆、米糠等。到培育后期必须投喂商品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以使鱼苗能获得充足营养。
3、驯化[驯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出现的一种文明进步行为。]:为便于以后管理,在中培期间就要做好鱼苗驯化工作。首先必须做到四定:定时、定点、定量、定质。每天投喂时必须用木棍敲击桶或岸边,然后再洒料,培养鱼苗集群摄食的条件反射习惯。
二、成鱼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技术
l、池塘条件:池塘应有充足的水源,进排水方便,面积以5~10亩为好,水深应在1.5~2.0米。
2、鱼种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一般水温恒定在18℃以上即可放养,亩放养量6~1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的过冬鱼种1500~2000尾/亩,3~5厘米的夏花鱼种2000~2500尾/亩。
3、饲养管理:
①饲料投喂:主要以高质量的配合饲料为主,日投喂2~3次。
②水质调节:随着鱼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至1.5~2.0米,并且每7~10天向池塘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同时定期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防止水体老化。使池塘的水体盐度[绝对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保持在2%以内,这样既有利于鱼的生长又可以有效控制病害。
4、病害防治:
①以预防为主。鱼种下塘后用1ppm的漂**泼洒一次。养殖期间,每15~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5~20kg/亩;
②海水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在养殖期间,最容易因为海水盐度的升高导致鱼体表出现溃烂,在出现这样情况时只要逐步把盐度调底,就能自然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