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第三次脱壳前期养殖管理的个人建议


当前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已经进入第二壳基本结束,正迎接第三次[小说类型言情小说内容简介奔跑...不停的奔跑...粗重的呼吸让我的口腔中涌出鲜血的味道,四肢麻木的不像是自己的,只是机械的摆动,告诫自己不能停下,你已经无法回头了。]脱壳[在一些计算机软件里有一段专门负责保护软件不被非法修改或反编译的程序。]的关键时期。河蟹脱壳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河蟹养殖成活、产量和农户的养殖收益,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丝毫马虎不得。现结合近期天气演变可能对河蟹养殖带来的问题,谈谈个人对河蟹养殖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和体会。

一、高度重视河蟹脱第二壳后后续养殖管理措施的跟进

1、搞好[搞好 拼音: 解释: 1.]底质调节。发现有伤亡螃蟹,一方面需要加大饲料投喂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底改。建议用“分解底改药物+多联噬菌王”,既有效清除底质有机物的沉积,减少有害病原体的蔓延,又及时降低水底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

2、搞好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调节。普遍用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制剂全池泼洒。如“氨基碧水安、EM原露等,不然7月份水难清。

3、搞好饲料调节。在第二壳脱后至第三次脱壳前这段时间,河蟹需要吸取大量营养,因此饲料量要比以前多一点,尽量以喂食后剩一点为宜。

4、搞好杀虫消毒。清除水中有害病菌和附着在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和蟹体上的寄生虫。

凡是从事河蟹养殖的都会知道,在5、6月份最头疼的是什么?就是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的小白虫,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状态,不断的寻求一些神药来处理这个问题。因为不处理的话,水混起来以后,它的水草就会糜烂甚至阻断了光源,草长不好。一旦草长不好,就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所以针对这个方面,我个人给大家提个小小的建议,有人感兴趣可以尝试的试一下。针对水体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我的看法最好还是投放能利用枝角类的鱼体来把它吃掉,而不是人为的用药把它**。大家也知道,杀小白虫是很头疼的,剂量小了是无效,剂量大了必然会对螃蟹有一定的影响(关于剂量大真正对螃蟹有没有影响,估计今年会有一部分养殖户会反思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花白鲢能吃浮游动植物,它在塘中的好处多多。可是据我走访,我地蟹塘里面投放花白鲢的量都是不怎么科学的。会有一些养殖户说我一旦花白鲢放多了,它就长不大,最后不值钱。其实我认为花白鲢在蟹塘里面只是帮助我们做到清洁水质的作用,所以说最终它能产生多大价值,这块可以了了不计,水质好了,螃蟹的品质上来了,单个的重量上来了,螃蟹的身体健康,螃蟹的价格自然会上升,我感觉这远远比咱们用药物杀虫要好得多。

二、认真做好河蟹第三次脱壳前的准备,以及脱壳进行期针对性养殖管理措施的跟进

1、坚持以“水质、水草、藻类、溶氧”为核心,认真抓好养殖管理,具体做到“水质活爽保脱壳,育好水草护脱壳,培好藻类助脱壳,增加溶氧促脱壳”。具体措施:①杀虫、消毒一次;②适量施用水草生长保长剂;③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以藻养水,利用微生物,创造菌藻平衡;④关注进水水源(严防化工污染、生产污水等),搞好养殖水体解毒。

有些养殖户说,清水养大蟹,就是说全年要求水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清澈见底。针对这方面,我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建议:在6月份之前最好还是要把水调节到一定的肥度。因为这几年我重点观察了两种管理模式[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管理,都要通过管理模式来进行。],在10月底出螃蟹的时候,出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一个是6月份之前把水调到30公分透明度的管理模式,全年下来痨脚蟹起捕量很低;另一个是全程清水养河蟹(水透明度很高)管理模式,造成到10月底起捕河蟹的时候痨脚蟹出得比较多。

2、河蟹脱壳时养殖管理注意事项。我地河蟹第三次脱壳一般在五月底六月初(5.28—6.10),这段时期养殖管理重点是围绕“稳水体、稳生态、减病害、促成长”中心来展开。①当看到有零星脱壳时,加大矿物质的投放量,如泼洒(或内服)“金盖+舒宁”,或内服脱壳素;②大量脱壳时,注意增氧;③脱壳期间,保持环境安静和水体溶氧,抓好脱壳高峰期(补钙)和水体解毒;④脱壳后,增加饲料投喂,慢慢加食,开始时加1/2;⑤加强水质调节,加水位5—10厘米。同时,要搞好改底,如发现有伤亡的烂壳河蟹,要先消毒再杀虫改底。

三、充分筹划好六月下旬梅雨期各项养殖管理的准备

1、水质调节要达到“活、爽”(微生物+底改—底安康)。

2、内服防病药物一个疗程。

3、调整饲料,逐步加大“青、粗”饲料投喂比例,严防夏秋季节,特别是立秋期间因前期营养蓄积过多而引起的河蟹“偷死”现象。

4、搞好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指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较长的*沉多雨天气。]应急处置工作。

①暴风雨来临前:提高水位,降低台风、暴雨过境时引起的温度、pH、透明度、DO2的变化,增强水的缓冲能力,减少水体的温度、盐度变化,并全池泼洒氨基酸类肥水产品,搭配EM菌调水,使水体肥起来,达到菌藻平衡,提高水体的稳定性。

②台风暴雨过境期间:全池泼洒Vc+解毒剂,减缓水体指标变化,提高河蟹的免疫力,减轻应激反应。在此期间注意DO2变化。

③暴雨台风过境后:因为气压降低,DO2不足,要注意增加水体DO2。消毒最好选用生物消毒剂,安全低耗氧,抑制塘中有害菌类的滋生,也可以用温和性的碘制剂来消毒杀菌,最好隔天再用一次。待天气好后做好肥水,稳定水质工作。

5、搞好梅雨季节养草护草

梅雨季节温度、水环境变化较大,容易出现水草上浮、不发。不要认为梅雨季节用药没有效果而等到晴天再处理,这样会耽误最佳的处理时期。因为这时气温低,水草容易腐烂,另外*天水草会下沉长根,及时将上浮水草人工栽植好,扎牢根部,再过两天泼洒护草氨基酸,让新芽慢慢长出,促进水草生长,这样在梅雨季节水草照样生长,根部不会上浮,水环境自然很好。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