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温度升高,养殖户谨防蓝藻爆发

当水面蓝藻[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不超过三分之一时,使用芽孢原粉可效抑制蓝藻,防病调水,一举多得,且成本低廉。

蓝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对象,很多研究者和生产一线工作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理方法。但是每年仍有许多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者在生产实践中,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治理。

蓝藻不是一种藻,是一个门,它包括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和发菜,主要进营养生殖。蓝藻并不是都有害,如蓝藻中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可以作为食品;鱼腥藻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有些蓝藻还是鲢鳙的食物。在水产养殖上,蓝藻的危害主要是形成蓝藻水华和释放藻毒素[毒素(英语:Toxin),是指生物体所生产出来的毒物(poison),这些物质通常是一些会干扰生物体中其他大分子作用的蛋白质,例如蓖麻毒蛋白。]

一、蓝藻爆发的危害

蓝藻的细胞比细菌大,但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所以我们用肉眼是分辨不清蓝藻细胞的,当蓝藻以细胞群形式出现形成“水华”时,我们才能发现它。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发生蓝藻水华的水体pH值一般比较高,像在晴天下午都会达到9以上,影响养殖品种。

蓝藻毒素通过其危害方式可分为肝毒素和神经毒素,它们是已知的会侵袭肝脏和神经的毒素,另一类毒素对皮肤有**作用。蓝藻中个别种**带毒,如蓝藻中的项圈藻可快速产生致死因子,破坏养殖对象的鳃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大部分蓝藻死亡个体也会分解产生蓝藻毒素(如微囊藻毒素)。蓝藻毒素量多时可直接造成养殖对象中毒死亡;或者即使数量少,也可通过食物链积累效应危害养殖对象,直至危害人体。

二、蓝藻爆发的原因

1、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氮磷比失衡。蓝藻自身具有固氮作用[固氮作用(nitrogen fixation) 是分子态氮被还原成氨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因此水体中氮的含量对其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影响不大,但是磷却是来源水体,因此,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含磷丰富的蓝藻生长更快。

2、温度和水体流动性[流动性是指银行到期偿付债务的能力。]。受其它藻种的生长制约,蓝藻并不可能在常温条件下大规模暴发,水温25-35℃时,随着投饵的增加、投入营养元素的增加,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快;流动性的水体中蓝藻爆发的概率远远小于静水水体,如黄河和太湖相比,太湖发生蓝藻的机会更大。

3、日常管理。正常水体中,都存在蓝藻藻种,就跟人体具有癌细胞一样。在日常管理中,如果养殖者引入外源水后,没有及时注意塘内的藻相及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的变化,那么浮游动物快速生长摄食其他藻类使藻相失衡后,水体中藻类又没有得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蓝藻就会大量爆发。

三、防治办法

1、对于蓝藻,坚持防大于治,一定要做好蓝藻预防工作。
1)每个养殖池塘,一定要套养一定数量的200g以上的花白鲢
2)使用微生态制剂如芽孢杆菌、EM菌,及时分解有机质,管理好水质;
3)使用优球藻加氨基酸[氨基酸是羧酸碳**上的氢**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团。]肥水膏,让水体保持一定的肥度,维持良好的藻相;
4)控制水体中的浮游动物,防治水体藻类单一化;
5)有换水条件的可以定期换水;没有换水条件的,要多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增加水体的流动性。

2、治疗。
1)使用蓝藻分解酶、蓝藻速灭,搭配碧水解毒安,下风口局部用药,同时加开增氧机;
2)及时改底,可用解毒底加氧搭配分解底爽,分解沉降在池底的死藻和有毒有害物质;
3)肥水培藻,可用优球藻或藻种源搭配氨基酸肥水膏定向培藻,加快培育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类快速生长。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