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上市后,部分地区要补放蟹种,为明年打好基础。此时蟹种或成蟹[稻田养蟹:稻田养蟹,稻蟹共生,互惠互利。]都涉及运输[运输是指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问题。这里介绍运输途中不仅保鲜而且保活的技巧。
一、成蟹由幼蟹经8次以上[以上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ǐ shàng,指上述,上面。]脱壳,达到性成熟[性成熟(sexual mation) 是个体发育的一个方面。],体色由浅灰色变为深绿色后即为成蟹。其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为50~150克/只不等。
运输成蟹,要尽量保持原来温度,温差不应超过5℃(必要时用冰降温)。短途运输可用浸湿的蒲包[蒲包 拼音: 解释: 1.用香蒲叶编成的装东西的用具。],并注意在途中避免挤压;长途运输需尽量缩短时间,并采用通气良好的竹篓存装。装箱时先在篓子底部铺一层泥或蒲包,然后将活蟹一只一只摆平叠放。装满后再加盖扎紧,防止[防止,防备制止。]爬动。如在蟹群中放些吸水好的材料保湿,效果会更好。此外,为防止风吹失去水分,要用麻袋等物挡风,这样,24小时内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可达95%以上(高的98%以上)。
如果运输抱卵亲蟹或性成熟的用来交配的雄蟹,则不应在容器中摆平叠放,而要每只蟹单独用毛巾包裹,严格防止操作不当而断其腿脚。
二、蟹种规格划分:一般蟹种规格为1~2万尾/公斤。
运输蟹种,人们习惯用尼龙丝袋盛放后装入竹篓或塑料泡沫箱中,缺少必要的事先排泄蟹种粪便的准备,因而降低了成活率。科学的方法是:一要在5~10℃时装运,温差不宜超过2℃,还需通风透气,保持潮湿和防止蟹种活动;二是在发运前将待运蟹种放在蟹笼中或可以密封的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内,然后把蟹笼或网箱放入河流或微流水中经4小时以上吊养,待其肠内粪便排空后才装运,这样,24小时内的运输成活率可达95%以上(高的可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