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降低水温法可以有效防治蛙病的发生


广东省农科院情报所蛙池由于已经连续多年使用,再加上夏季在搭建遮荫棚的情况下蛙池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仍经常超过29℃,常易发生蛙病。蛙发病时常少食甚至拒食,口服药物[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拌饵投饲难以奏效,单纯使用外用药物效果也不明显,且发病频率有加快的趋势。后来,我们采用降低[降低,汉语拼音jiàng dī,意思是下降;减少。]水温法进行防治,效果比较理想,且具备条件者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具体做法如下:

在高温季节当蛙池水温达到29-30℃时,每天中午1时起用深井水(水温约18℃)加注[《加注》是2009年在美国上映的剧情片,由乔纳森·萨莱米执导,斯科特·哈里斯等领衔主演。]2小时,使进水口[进水口,是输水建筑物和深式泄水建筑物的首部建筑。]周围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温度在25-27℃,进水口应设在遮荫棚下食台附近,排水口排出相应的水量使池水深度保持约60-70厘米,此时大部分美蛙都喜在*凉水流处**。当蛙发病时,每天中午自12时起连续三天加注低温深井水4小时,使池水温度下降至25℃左右,然后投喂高效口服药饵,在加完水后辅助使用外用消毒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采用降水温法防治蛙病效果好的原因是:①加注新水,形成水流,能在短时间[此词条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贡献知识的乐趣。]内有效地改善蛙的生活环境,使蛙在适温范围内生活,同时池水溶氧增加,代谢废物的浓度降低,此时美蛙在*凉的水流处,活动量增加,**了食欲,为内服药饵进行预防和治疗创造了机会。②池水温度降低,致使病菌繁殖速度降低,同时由于流水的作用使致病菌的绝对量减少,毒力下降,对蛙体造成的损害减轻,病蛙的生存时间延长,为采取治疗措施赢得了时间。③加注低温井水后拌喂内服药饵,更好地提高了药物的利用效率,使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清除了体内**。④施用漂**、高锰酸钾等广谱杀菌药物对池水消毒,可改善蛙的生存环境,但使用时应注意在投喂药饵后2小时进行。⑤水温降低虽然可以使蛙的代谢活动下降,但4-5℃的下降幅度范围内经观察对蛙没有产生**影响,长期使用此方法美蛙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