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林蛙属欧洲林蛙的中国亚种。]烂皮病是由坏死杆菌(棱性菌)引起的一种林蛙常见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都很高,特别是圈养林蛙,该病的死亡率更高。
(一)发病原因
1.林蛙圈没有做到经常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因林蛙圈内潮湿荫凉,加之饲喂林蛙的黄粉虫[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拟步行虫属)。]等饵料有少量剩余,剩余的黄粉虫体有的在圈内死亡腐烂使各种细菌滋生繁殖,特别是坏死杆菌繁殖加快,引起林蛙患烂皮病。
2.圈养的林蛙密度过大。
(二)主要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蛙瞳孔出现黑色粒状突起,很快全眼变白,失去视觉,同时,背部皮肤失去光泽,皮肤先发生溃疡,最初溃疡灶为白色小点状,继而溃烂[溃烂,指伤口或溃疡处因感染病菌而化脓。]逐渐扩大,使皮肤烂掉。最大的溃疡烂达玉米粒[玉米粒,别称粟米粒。]大,严重者肌肉溃烂,露出骨骼,多见于四肢。有的蛙足溃烂,随之趾和指烂掉;有的鼻孔前方吻部皮肤也发生溃烂。病蛙常潜居荫暗处,严重者拒食,镜检病蛙内脏**未见异常现象,经临床症状检查,诊断为中国林蛙烂皮病。
(三)防治方法
1.圈养林蛙夏季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期每15天用0.7/1000000高锰酸钾或1-2/1000000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消毒蛙圈一次。
2.黄粉虫饲养场所,每15天用1-2/1000000漂**喷雾消毒一次,避免林蛙吃到带菌虫体。
3.每30天将黄粉虫加入1%VA营养粉,每次连续喂蛙5天,可起到预防林蛙烂皮病的作用。
4.发现病蛙及时隔离饲养,避免病菌传染。
5.林蛙圈门口设有消毒设施,谢绝外人参观,避免带入病菌。
6.林蛙饲养密度要合理,当年幼蛙密度300-400只/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成蛙150-200只/平方米。
7.新购进的林蛙先将蛙体消毒,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确认健康无病再混群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