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节[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随着气温的下降[下降,是指飞行高度不断降低的飞行状态。],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逐渐降低。正是丰收的季节,而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管理尤其重要,秋冬季是水产养殖生产管理的关键季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前功尽弃,特提出以下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持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水位稳定在寒冬季节适当提高水位,增加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容量,既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以改善水质条件,当水位下降10-15厘米时,必须补充新水[新水,读音(xīn shuǐ),汉语词语,一般是指新汲之水或春水。],保持水位和水质稳定。定期调节好水质随着养殖动物的生长,池塘中相对密度增大,水体中残渣剩饵及排泄物的堆积,会消耗大量氧气,又会产生甲烷、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等有毒气体,氨氮累积增多,极易造成浮头甚至泛池。有清新水源的池塘,每隔10~15天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并适当排放池底老水。无新水更换的要施用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硝化细菌 ( Nitrifying bacteria ) 是一类好氧性细菌,包括**酸菌和硝酸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以降低**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过高等因素对水体造成的危害。配备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的池塘,在晴天中午12时至下午2时开机,促进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循环,使溶氧均匀合理,增加鱼类食欲和提高抗病能力。合理投饲提高抗病力从10月初开始,随着水温下降加快,投喂量要逐渐下降,日投喂量分别下降至泥鳅总体重的2%-3%。另秋冬是摄食水草、螺蛳的高峰期,补足水草和螺蛳。进入冬季,适当补充投喂精饲料,使泥鳅生命活动的能量得以补充,提高成活率。水温10℃以上时,一般3-5天投喂一次,日投量为体重0.5%-1.0%;连续晴好天,水温上升到8℃以上时,泥鳅等水产活动增强,应适当增加投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