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皖西是安徽省西部地区大别山区一市四县的统称,即六安市与下辖的霍山县、舒城县、霍邱县、金寨县。]白鹅是水禽家族中比较的品种,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肉质[肉质是牡丹的一种,分布于秦岭和大巴山一带。]鲜美。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皖西白鹅的简介以及皖西白鹅的特点。

  皖西白鹅简介

  皖西白鹅原产于安徽省六安地区,是优良的中型鹅种。该品种是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适应性强、觅食力强、耐寒耐热、耐粗饲、合群性强。早期生长速长快,肉质细嫩鲜美,特别是羽绒产量高、且绒品质优。

皖西白鹅简介,皖西白鹅的特点

  皖西白鹅形成历史较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即有文字记载,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品种形成与当地自然生态条件有密切关系。该地区历史上人少地多,交通闭塞,以自给经济为主。盛产稻、麦,河湖水草丰茂,丘陵草地广阔,放牧条件较为优越。当地群众素有选养大鹅的习惯,对该品种的体型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习惯选用2-3年的老鹅作种,春季采用自然孵化繁育雏鹅,故该品种母鹅就巢性很强。经过3-4个月的放牧,体重已接近成年鹅,但很少宰杀,继续饲养到11月,至农历“小雪”前后,在宰前20天将鹅圈养,限制其活动,以稻谷等饲料进行催肥,称为“栈鹅”。制作“烤鹅”和“腊鹅”,鲜嫩可口,风味独特。

  皖西白鹅的外貌特征

  皖西白鹅雏鹅绒毛为淡**,雏鹅喙为浅**,胫、蹼均为橘**。

  成年鹅全身羽毛洁白,部分鹅头顶部有灰毛。喙橘**,喙端色较淡,胫、蹼均为橘红色,爪白色。皮肤为**,肉色为红色。体型中等,体态高昂,颈长呈弓形,胸深广,背宽平。头顶肉瘤呈橘**,圆而光滑无皱褶,公鹅肉瘤大而突出,母鹅稍小。虹彩灰蓝色,约6%的鹅颌下带有咽袋。少数个体头颈后部有球形羽束,即顶心毛。

  公鹅颈粗长有力,母鹅颈较细短,腹部轻微下垂。

  皖西白鹅的特点

  皖西白鹅具有七大特点:1.早期生长发育快,在农村粗放饲养条件下,30日龄体重可达到1.5kg以上,60日龄3.0-3.5kg,90日龄4.5-5.5kg.成年公鹅平均体重6.8kg,大公鹅可达到9.5kg.母鹅平均体重5.0-6.0kg;2.觅食力强,耐粗饲,以草为主,耗料少。3.肉质好,制作“烤鹅”和“腊鹅”,鲜嫩可口,风物独特。4.产绒量高,绒朵大,弹性好。5.鹅皮可鞣制裘皮,柔软蓬松,保暖性好。6.体态高昂,叫声宏亮。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皖西白鹅的特点已经有所了解,皖西白鹅不仅肉质鲜美,并且其羽绒的产量也比较高,市场需求量高,养殖效益显著。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