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抗病力相对较强,一些在培育品种鸡易发生的疫病土鸡却很少发生。但鸡也有易发生的疾病,那么鸡常见病有哪些?又该如何防治呢?以下就对鸡的常见疾病及综合防治做个介绍。
鸡常见病有哪些
1、新城疫[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型新城疫还常与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病、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等混合感染而加重病情和增加死亡率。嗜肠道性新城疫。
2、禽流感[禽流感,全名鸟禽类流行**冒,是由**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高致病性和温和型禽流感
3、传染性支气管炎:呼吸型和肾型
4、传染性法氏囊病:造成免疫抑制严重的一种
5、曲霉菌病:因饲料、垫料发霉引起初级感染发病
6、大肠杆菌病:有肠炎型、眼炎、上呼吸道症状、败血症、脐炎等。当前效果较好的药物有氟苯尼考类、丁胺卡那、头孢类。
7、败血支原体病:当前较好的有效药物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林可霉素、罗红霉素、恩诺沙星等。
8、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属传染性支气管炎**引起的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病,鸡是本病的自然宿主。防治方法:慢呼散加冷水煎汁半小时后,加入冷开水20~25公斤作饮水,连服7天。每25公斤饲料或50公斤水中再加入**吗啉胍原粉50克,效果更佳。
9、鸡球虫病[球虫病是一种对家禽肠道有损害的寄生虫病。]:危害鸡的球虫,主要是艾美尔属的8到9个虫种,其中以柔嫩艾美尔球虫和**艾美尔球虫为常见,且危害也大。防治方法:雏鸡3~5日可进行龄球虫病**免疫。饮水中加0.0025%百虫清或按每天7.5毫克/公斤给予,连用2天。
10、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缺乏症,又称"白肌病"防治方法:可在饲料中加入抗**剂,减少维生素E损失。在饲料中按比例添加0.5%的植物油,或每公斤饲料中添加10~30毫克的维生素E。
鸡常见病的防治
(一)鸡新城疫防治方法
(1)建立并贯彻各项预防制度,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定期消毒,严格检疫。
(2)鸡群一旦发生本病,首先将可疑病鸡检出焚烧或深埋,被污染的羽毛、垫草、粪便亦应深埋或烧毁。**鸡场,禁止转场或出售,立即彻底消毒环境,并给鸡群进行Ⅰ系苗加倍剂量的紧急接种;鸡场内如有雏鸡,则应严格隔离,避免Ⅰ系苗感染雏鸡。待后一个病例处理两周后,并通过严格消毒,方可解除**,重新进鸡。
发生本病时应按《动物防疫法》及其有关规定处理。扑杀病禽和同群禽,深埋或焚烧尸体;污染物要无害化处理;对受污染的用具、物品和环境要彻底消毒。对疫区、受威胁区的健康鸡立即紧急接种**。
(二)禽流行**冒防治方法
首先,要加**生管理,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防止引入病原。在雏鸡25~30日龄和110~120日龄接种禽流感**。,一旦发生可疑病鸡,就应及时采取**、隔离、消毒和严格处理病、死禽等措施。当出现高致病力禽流感时,要划定疫区,严格**与隔离,焚毁病死禽,对疫区内可能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防疫情扩散,将损失控制在小范围内。
(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方法
本病尚无有效防治药物,预防接种、被动免疫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方法,同时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及防疫消毒卫生工作。种鸡在40~42周龄时用油佐剂灭活苗免疫1次;雏鸡在12~14日龄弱毒苗饮水,24~26日龄中等毒力**饮水。此外对于来源复杂或情况不明的雏鸡免疫可适当提前;在严重污染区、本病高发区的雏鸡可直接选用中等毒力的**。受严重威胁的感染鸡群或发病鸡群注射高免蛋黄或高免血清。
(四)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引种和检疫隔离措施。要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引进鸡只和种鸡种蛋时,要按规定进行检疫和引种审批,鸡只符合规定并引入后,应按规定隔离饲养,隔离期满确认健康后方可投入饲养栏饲养。
(2)加强饲养管理。饲养过程中应注意降低饲养密度,避免鸡群拥挤,注意温度、湿度变化,避免过冷、过热。加强鸡舍通风换气,防止有害气体**呼吸道。合理配比饲料,防止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的缺乏,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适时接种**。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是接种**。实践中,可根据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季节、地方性流行情况和饲养管理条件、**毒株特点等,合理选择**,在适当日龄进行免疫,提高防疫水平(推荐免疫程序见下表,**应是正规厂家生产,使用方法和剂量按**说明书),同时应建立免疫档案,完善免疫记录。
(4)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疗法,发现病鸡好及时淘汰,并对同群鸡进行净化处理。发病后可选用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进行治疗,配合使用泰乐菌素或强力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控制继发感染。同时,可使用复方口服补液盐(含有柠檬酸盐或碳酸氢盐的复合制剂)补充机体内钠、钾损失和消除肾脏炎症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复合**等,提高禽只抵抗力。
(五)马立克[马立克,***教马立克学派创始人,麦地那教长,圣训学家。]氏病防治方法
根据本病感染的原因,应将孵化场或孵化室远离鸡舍,定期严格消毒,防止出壳时早期感染。育雏期间的早期感染也是暴发本病的重要原因,育雏室也应远离鸡舍,放人雏鸡前应彻底清扫和消毒。肉鸡群应采取全进全出制,每批鸡出售后空舍7~10天,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然后再饲养下一批鸡。马立克**在控制本病中起关键作用,应按免疫程序预防接种马立克**,防止疫病发生。发生本病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病鸡和同群鸡应全部扑杀并无害化处理。污染的场地、鸡舍、用具、粪便等严格消毒。
(六)鸡痘防治方法
(1)预防。鸡痘的预防方法,除了采取加强鸡群的卫生管理等一般预防措施之外,可靠的办法是接种**,目前使用的是鸡痘鹌鹑化弱毒**,按用50%**盐水或生理盐水稀释100~200倍液后应用,当天用完。具体方法是:用消过毒的钢笔尖蘸取稀释好的**液,在鸡翅下无血管处皮下刺种,6日龄以上的雏鸡,用200倍稀释液刺种一次;超过20日龄的雏鸡,用100倍稀释液刺种一次;1月龄以上的鸡,可用100倍稀释**刺种两次。接种后,3~4天刺种部位微现红肿、结痂,2~3周痂块脱落,表示刺种成功。
(2)防治。采用对症疗法,减轻病鸡的症状和防止并发症。对皮肤上的痘痂,可用清洁镊子小心剥离,伤口涂碘酒、红汞或紫药水。白喉型鸡痘,可用镊子将口腔粘膜的假膜剥掉,用l%高锰酸钾溶液洗后,用碘**、氯霉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白色或无色的针状或片状结晶,熔点149.7~ 150.79C,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醇及乙酸乙酯,微溶于**及氯仿,不溶于石油醚及苯。]软膏、鱼肝油等涂抹患部。病鸡眼部如果发生肿胀,眼球尚未损坏,可将眼部积蓄的干酪样物质挤出,然后用2%硼酸溶液或l%高锰酸钾冲洗干净,再滴入5%蛋白银溶液。在治疗鸡痘时应注意,剥下的假膜、痘痂或干酪样物质,都应烧掉或深埋,严禁乱丢,以防止扩散传染。
(3)搞好灭蚊措施,注意鸡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
(七)鸡白痢防治方法
鸡白痢沙门氏菌既可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污染面大。养鸡的全过程都可造成此病的发生和流行。沙门氏茵对防治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因此,要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做好种鸡的检疫净化工作,还要做好环境、饲料、饮水的卫生以及对种蛋、孵化过程中的消毒工作。
雏鸡的药物预防:常用的药物有氯霉素、痢特灵、氟哌酸、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常用0.1%氯霉素或0.04%痢特灵拌料,投服5-6天。也可用庆大霉素针剂饮水,雏鸡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每只用量1000一1500单位,连饮4天。定期对鸡群投喂*酸菌等生物制剂对预防鸡白痢有很好的作用。治疗可用氯霉素、痢特灵、氟哌酸、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治疗。
(八)鸡大肠杆菌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全价营养饲料。
(2)加强通风,及时清扫粪便,保证鸡舍干净卫生。
(3)每5-7天用远征金碘或快克消毒液交换使用,对鸡舍进行消毒。
(4)饲料中添加预防药物,可有效地改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大肠杆菌的发生。治疗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应防重于治,在已发生大肠杆菌病的鸡场应采取积极措施来治疗本病。但近几年抗生素的滥用,以及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等病混合感染,对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建议在治疗大肠杆菌病时应联合用药。
(九)鸡球虫病防治方法
(1)搞好鸡舍环境卫生、防止饲料、饮水被粪便污染。
(2)粪便应彻底清理,消灭卵囊。粪便应堆积发酵处理。
(3)保持鸡舍干燥,防止潮湿。
(4)采用药物预防是控制球虫病的主要措施。抗球虫药种类很多,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正确诊断,有针对性的用药。根据不同预防对象,合理选用抗球虫药。肉鸡生长周期短,可普遍使用抗球虫药;蛋鸡、种鸡生长周期长,可在饲料中加入低于肉鸡用药浓度的预防性抗球虫药。采用穿梭用药和轮换用药方式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目前应用球虫**预防球虫病可克服抗药性和药物残留的影响,正逐渐取代药物预防。
(十)鸡蛔虫病防治方法
(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勤换垫草,粪便及时处理清除。蛔虫病流行的鸡场,每年应进行2次定期驱虫,雏鸡于孵化后2个月左右驱虫一次,当年秋末进行第二次驱虫;成年鸡第一次驱虫安排在10~11月份,第二次驱虫放在春秋产蛋季节前一个月进行。病鸡随日于进行治疗性驱虫。
(2)药物治疗,如枸橼酸哌哔嗪(驱蛔灵)、左旋咪唑、噻苯唑、**咪唑、酚塞嗪(硫化二苯胺)等。
(十一)啄食癖防治方法
(1)断喙:断喙是预防啄癖的有效办法。雏鸡在7~9日龄时进行首次断喙,上喙切掉1/2,下喙切掉1/3,在12周龄时进行第2次断喙。为减少断喙时的出血,断喙前一天可在饮水中添加1%~2%的复合维生素,连用3d;停止限喂和接种各种**;保证供足饮水;为使断喙后的雏鸡能够进食足量饲料,在断喙3d内料槽中的饲料应比平时多添加一些,以免啄食疼痛影响采食。
(2)合理配制日粮:配制优质、全价的日粮,满足鸡只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特别应注意维生素A、D、E和B族维生素、胱氨酸、蛋氨酸及微量元素等的供给。对营养性因素诱发的啄癖,可调整日粮组合,如对育成鸡可降低能量饲料,提高日粮蛋白质含量,如粗纤维缺乏,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麸皮或青绿饲料,使粗纤维的含量达到5%.若缺乏微量元素,可用相应的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酸钠、骨粉、磷酸氢钙、贝壳或石粉等进行补充和平衡。对缺盐引起的啄癖,可在日粮中添加1.5%~2%的食盐,连用3~4d.如缺乏硫时,可连续4d在饲料中加入1%硫酸钠,后改为0.1%的常规用量。
(3)加强管理:减少应激每日定时加料、加水、清粪,配足饮水器、饲槽,防止饥饿引起啄癖。严格控制温、湿度,避免环境不适引起的拥挤堆叠、烦躁不安、啄癖增多。育雏前1周,育雏器温度为32℃~35℃,以后每周可降低2℃左右,一直到20℃,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产蛋期温度保持在15℃~27℃之间,相对湿度为60%~65%.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
鸡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性的传染病,细菌性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以上就是对这些疾病防治方法的介绍。**性的传染病主要有鸡新城疫、禽流行**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及鸡痘等;细菌性的传染病主要有鸡白痢、鸡大肠杆菌病等;寄生虫病主要有:鸡球虫病、鸡蛔虫病及鸡羽虱等;普通病主要有啄食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