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的都知道鸡饲料大部分是用棉籽、菜籽等配制而成的,它们本身有很多毒素,有些养鸡户因为配制不当而导致鸡中毒,从而带来了经济存世,我们应对此做出预防措施[GB/T 19000—2008/ISO 9000:2005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一 饲料中的生氰植物
1 生氰植物中的毒害物质
生氰植物能在体内合成生氰化合物,经水解后释放氢氰酸[氢氰酸,又名甲腈、氰化氢。],氢氰酸被吸收后,动物机体就会出现中毒反应。
2 预防措施
植物中大约有2000多种生氰植物,预防植物氢氰酸的中毒,应掌握植物生育期中有毒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加以合理利用。例如,亚麻籽饼的去毒方法是经水浸泡后煮熟(煮时将锅盖打开)。橡胶籽饼去毒方法是通过日晒或烘烤。豌豆的去毒可采用浸泡、蒸煮、焙炒等方法,使毒蚕豆苷水解形成氢氰酸后遇热挥发而除去。去毒处理后要检测饲料中氰化物[氰化物在英文中称为cyanide,由cyan(青色,蓝紫色)衍生而来。]的含量。我国饲料卫生标准[卫生标准是指根据健康要求对生产、生活环境中化学的、物理的及生物的有害因素的卫生学容许限量值,即最高容许浓度。]中规定:氰化物允许量为木薯干中≤100微克/千克,胡麻饼粕中≤350微克/千克,鸡配合饲料中≤50微克/千克。
二 棉籽粕中的有毒物质
棉籽粕中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棉酚和环丙烯类脂肪酸[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是有机物,直链饱和脂肪酸的通式是C(n)H(2n+ 1)COOH,低级的脂肪酸是无色液体,有**性气味,高级的脂肪酸是蜡状固体,无可明显嗅到的气味。]。
1 棉酚的毒害影响
棉酚是细胞、血管和神经的毒物,大量棉酚进入消化道后,可**胃肠黏膜,引起胃肠炎[胃肠炎通常因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学毒物或药品导致。]。吸收入血液后,能损害心、肝、肾等实质**,因心脏损害而致的心力衰竭又会引起肺水肿和全身缺氧性变化。棉酚能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促进血浆和血细胞渗向周围组织,使受害者的组织发生浆液性浸润和出血性炎症,以及发生体腔积液。棉酚的脂溶性使其易积累在神经细胞中,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
棉酚在体内可与许多功能蛋白质和一些重要的酶结合,使它们丧失活性。棉酚与铁结合,可以干扰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棉酚可影响雄性动物的生殖功能,使动物繁殖能力降低,甚至造成雄性不育。
产蛋鸡饲喂棉籽饼[棉籽榨完油后剩下的残渣做成的饼,主要用作饲料...]时,其产出的蛋经过一定时间的贮存后,蛋黄变成黄绿色或红褐色,有时出现斑点。棉酚可降低棉籽饼中赖氨酸的有效性。
2 环丙烯类脂肪酸的毒性
这类脂肪酸主要对蛋白的质量有**影响。蛋鸡摄入后所产鸡蛋在贮存后蛋清变桃红色;可使蛋黄膨大;使蛋黄变硬,加热后形成所谓的“海绵蛋”。
3 预防措施
我国工厂化制油工业生产的棉籽粕,一般含游离棉酚0.06%~0.08%。这类棉籽粕可不经去毒处理,直接与其他饲料配合使用。在饲料中的安全用量为:肉鸡为占饲料的10%~20%,产蛋鸡为占饲料的5%~10%。棉酚含量达到0.2%的棉籽粕,如果直接饲喂,用量应低于5%,或进行去毒处理后使用。棉籽粕与豆粕、菜粕混合使用也可以减少毒素摄入。我国饲料卫生标准中规定:棉籽粕游离棉酚≤1200微克/千克,产蛋鸡配合饲料中≤20微克/千克,肉用仔鸡、生长鸡配合饲料中≤100微克/千克。
三 菜籽粕中的有毒物质
1 菜籽粕中的有毒物质
油菜粕中的主要有毒物质为硫葡萄糖苷和芥酸。硫葡萄糖苷本身无毒,但其水解物异硫氰酸[硫氰酸(英文名称sulfocyanic acid)又名硫代氰酸(thiocyanic acid)为无色、易挥发、具有强烈气味的酸性液体,0℃以下析出晶体,能溶于水,呈强酸性。]脂、噁唑烷硫铜、硫氰酸脂和腈具有毒性。这些毒性物质可抑制鸡生长,引起胃肠炎、肾炎及支气管炎,甚至引发肺水肿、甲状腺肿大等。大量摄入含芥酸的油脂,可导致心肌纤维化。
2 预防措施
菜籽粕可以不经去毒直接饲喂,但要控制用量。一般未经脱毒处理的菜籽粕在蛋鸡、种鸡日粮中的用量应控制在5%以下,在生长鸡、肉鸡中为10%~15%。我国饲料卫生标准中规定:菜籽粕异硫氰酸酯≤4000微克/千克,鸡配合饲料异硫氰酸酯≤500微克/千克,肉用仔鸡、生长鸡配合饲料嗯唑烷硫酮≤1 000微克/千克,产蛋鸡配合饲料中嗯唑烷硫铜≤500微克/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