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性肝炎[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是由鸭肝炎**引起雏鸭的一种病死率高的急性、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角弓反张,是指项背高度强直,使身体仰曲如弓状的病症。],肝脏出血,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竟达90%,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不得不让我们谨慎对待。那么,雏鸭肝炎防治方法都有哪些呢?如何确定雏鸭肝炎的症状就是雏鸭肝炎呢?今天和小编一起来探寻一下吧。

雏鸭肝炎的症状

  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4周龄以上尚未见到发病报道,对成年鸭、鸡和鹅有抵抗力。本病的潜伏期很短,随后病鸭不**,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死前头向后倒,呈角弓反张姿态。

  5日龄发病雏鸭表现为:精神沉郁,眼半闭,缩颈,翅膀下垂,行动迟缓,喜卧,食欲减退。发病后半天到一天,发生全身抽搐,侧卧,头向背伸,两脚痉挛性蹬地,呈"角弓反张"姿势,很快死亡。翅下垂,羽毛松乱,不愿行动,呆立,嗜睡。以后呼吸困难,咳嗽,腹式呼吸,下痢,排出**或绿色糊状粪便,生长缓慢,发育**,消瘦。后倒地,头向后弯曲,昏迷而死亡。

雏鸭肝炎的症状,雏鸭肝炎防治方法

  剖检6日龄病鸭,发现肝脏肿大,质地脆弱,颜色暗淡,有的发黄,表面有大小不一地出血斑点,胆囊肿大,充满淡绿色的胆汁,脾脏大呈斑驳状。肾脏肿大、灰红色,血管呈暗紫色树枝状。气囊和肺脏发现异常。

  剖检23日龄病鸭发现,气囊混浊,变厚,气囊上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灰白色或黄白色的霉菌结节,肺脏上也有霉菌结节。

雏鸭肝炎防治方法

  1.主动免疫[主动免疫(active immunity)也称自动免疫。]对于无母源抗体(即种鸭在开产前未接种**)的雏鸭,在1-3日龄用鸭肝炎弱毒**进行免疫1次(滴口、饮水),可有效地防止本病的发生(注射的效果不好)。

  2.被动免疫[被动免疫(passive immunity)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1)免疫种鸭种鸭在开产前间隔15天左右接种两次鸭肝炎**,之后隔3-4个月加强免疫1次,可以保证雏鸭具有较高的母源抗体,获得较好的保护。但是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鸭场,10日龄以后的雏鸭仍有部分可能被感染,应考虑避开母源抗体的高峰期加强免疫或注射高免卵黄或血清。

  (2)注射高免血清抗体,未经免疫的雏鸭可用鸭**性肝炎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预防时,每只雏鸭皮下注射血清0.5毫升;对于发病鸭群可紧急注射高免血清0.5ml,两倍量一次。根据病情可加量使用,细菌感染时可配合任何抗生素。4-5天后,用刀豆素+黄芪多糖原粉饮水。

  以上便是“雏鸭肝炎的症状,雏鸭肝炎防治方法”的全部内容了,夏季鸭场环境更容易使细菌滋长,所以预防疾病的本质还是要从环境入手,给雏鸭一个安全的养殖环境,大大降低的病几率,从而增加养殖场效益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