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的养殖过程中,蛋鸡采食[采食,读音cǎi shí ,汉语词汇。]量直接影响蛋鸡的产蛋率,而且蛋鸡采食以满足能量需要,同时也为了产生饱感。但也会有一些影响蛋鸡产蛋期采食量的因素。那么,蛋鸡产蛋期采食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下面小编向大家详细介绍。

蛋鸡采食量计算

蛋鸡在适宜的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是表示环境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方法有干球温度法、湿球温度法、黑球温度法。]内,每天实际需要的能量可以按照此公式估算:kJ/只·d=W(140-2T)+2E+5△W.其中W是蛋鸡当时的体重(kg);T为平均环境温度(℃);E为只鸡平均每天的产蛋量(g);△W为平均增重。蛋鸡的采食量(g)=每天实际需要的能量(MJ/只·d)×1000/饲料的代谢能[“代谢能(metabolic energy)”是对应于生命运动的能量形式,是生物体直接用来建设自身或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形式。](MJ/kg)。

蛋鸡产蛋期采食量的影响因素

蛋鸡产蛋期采食量的影响因素

1、饲料能量水平

蛋鸡的能量需要及饲料的能量浓度对其采食量起决定性作用。以产蛋率95%、平均蛋重66g的鸡群(体重2kg,温度18℃)为例,根据上述公式,假定饲料代谢能为11.09MJ/kg,理论采食量是125.8g/只·d.假如饲料的代谢能是10.46MJ/kg,理论采食量是133.4g/只·d.即每天每只鸡要多采食7.6g饲料。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每天采食的高能平衡日粮量会低于低能平衡日粮量。

饲料的营养均衡性(能量/氨基酸[氨基酸是羧酸碳**上的氢**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团。])蛋鸡饲粮中除能量外还应考虑其它必需营养素与能量的比例关系。20世纪70年代,饲养学中“自愿采食量”认为:畜禽在自由采食不同能量的饲粮时有自行调节进食量的能力,以获得其对能量的需要,但在营养不平衡的情况下,鸡以能为食的杠杆调节作用会打破。生产中常见饲料配方中代谢能很高,但蛋鸡采食量没有降低,主要因为粗蛋白水平较低,鸡不得不通过较高的采食去满足低氨基酸的需要。从而造成蛋鸡为了摄取低的粗蛋白需要,而摄入了超标的能量,造成能量过剩,进而出现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产蛋鸡的饲料配方设计传统上是以营养需要量和采食量(能量与蛋白质的比例)为基础,但也有资料认为应以能量与氨基酸的比例为基础。例如氨基酸平衡的饲粮,随能量水平增加,采食量线性下降,但不受饲粮粗蛋白水平的影响。

2、饲料原材料的质量和添加比例

饲料原料[饲料原料是指在饲料加工中,以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矿物质为来源的饲料。]中干物质含量也会影响蛋鸡的采食量。例如:玉米的标准含水量规定:干物质含量86%(含水等14%以下)代谢能大约是13.56MJ/kg,但新玉米一般含水16%~20%,干物质含量低,能量亦降低,如果蛋鸡配合饲料添加比例不变,采食量就会增加。同样,饲料配方某原料添加比例改变也会影响采食量。例如:4%玉米改为添加4%麸皮,玉米代谢能13.56MJ/kg,麸皮代谢能6.69MJ/kg,二者减增4%,相当于饲料代谢能下降0.27MJ/kg.饲料配方中添加植酸酶能显着提高蛋鸡平均采食量,但添加过量锌、铜,产蛋鸡采食量有降低趋势。

不同动物蛋白源也会影响蛋鸡采食量,在热量相同、含氮量相同情况下,饲喂肉骨粉饲粮比饲喂肉食饲粮的蛋鸡采食量降低,但加入适量羽毛粉,蛋鸡采食量影响不明显。另外,饲料质量低劣,所用原料达不到正常标准,如使用掺假的豆粕、劣质鱼粉及氨基酸,均可导致营养成分含量不足。

3、蛋鸡品种的影响

蛋鸡品种不同,采食量差异也很大。例如:海兰褐壳蛋鸡理论采食量是110~115g,而海兰白是100g.同样是褐壳蛋鸡,海兰褐、伊莎褐(采食量较低)、罗曼褐、京红1号采食量也有区别。不同品种的蛋鸡营养要求和采食量不同,切不可因计较采食量而刻意限饲,从而影响该品种产蛋性能的发挥。

4、环境因素的影响

(1)鸡舍平均温度

在适宜温度(13~23℃)下,随着温度降低,鸡需要的能量增多,采食量升高;反之则采食量下降。高温环境下,家禽首先表现出采食量下降而饮水量增加。当环境温度超过23℃,热应激造成的采食量下降数值会大大超出上述公式的估算值:在23~34℃,温度升高1℃采食量下降1~1.5g/只·d;在32~36℃,温度升高1℃采食量下降4.2g/只·d.此外,高温不仅降低蛋鸡采食量,而且抑制蛋鸡卵泡发育。冬季天气变冷,鸡只自身有调节进食的能力,为维持体温而增加采食量。实际生产中标准化保温鸡舍蛋鸡日均采食量均显着低于开放或半开放鸡舍。

(5)鸡舍的通风情况

鸡舍通风**,氨气、二**碳浓度过高,严重影响蛋鸡的采食量。同样温度下,通风量大,鸡体散热较快,体感温度较低,鸡群采食量也较高,鸡的生产性能发挥,产蛋率高、健康程度高;反之在通风**,二**碳、氨气超标的环境下,蛋鸡采食量减少;冬季为了保温而忽视通风情况下,鸡群健康水平和产蛋性能下降,采食量也下降。

5、管理水平的影响

(1)蛋鸡阶段性饲料更换的影响

饲养管理是提高蛋鸡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很多养殖场没有根据蛋鸡生长发育规律来划分蛋鸡饲养阶段,每一阶段蛋鸡所需饲料营养水平不同,采食量也不同。例如育雏、育成期饲料营养水平较高(麸皮添加比例较低,添加油脂),使用时间较长,育成饲料使用时间短,鸡整体采食量不高。育雏、育成或开产后适逢夏季高温的鸡群,一旦育成期麸皮添加量太低或不添加麸皮,则导致鸡群采食量会低下,给产蛋期满足营养带来困难。

(2)饮水量的影响

蛋鸡饮水量一般是采食量的1.8~2倍(春秋季)。若舍内环境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鸡采食中枢受到部分抑制,表现出采食量下降,同时以增加饮水量来减轻热负荷。能充足饮水的蛋鸡,采食量高,产蛋性能好。

综上所述,蛋鸡产蛋期采食量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除能量外,营养均衡性、饲料原料的质量和添加比例、品种、自身体重、产蛋量、饮水量、鸡舍环境、管理水平等均会影响蛋鸡的采食量。蛋鸡采食量下降,导致蛋白质、能量、维生素、氨基酸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摄入不足,鸡群出现营养负平衡,体质下降,高峰期难以维持,容易诱发疫病,严重者还会造成死亡,直接影响蛋鸡生产性能。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