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啄癖是家禽一种异常的嗜好。患啄癖的家禽喜啄食[啄食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用嘴取食。]羽毛、肌肉、蛋品和其他异物,并常常因此而降低肉用禽的级别,增加蛋品的损耗和禽群的死亡率,在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引起鸡啄癖的原因,鸡啄癖的防治。
引起鸡啄癖的原因
啄癖的原因
一、品种方面
品种不同啄癖发生率有差异,如土种鸡性情好动,易发生啄斗行为,有资料显示,啄癖的遗传力达0.57%,表明通过育种可减少啄癖的发生。内分泌影响啄癖发生,母鸡比公鸡发生率高,开产后1周内为多发期,早**鸡,比较神经质,易产生啄癖。施用少量睾酮,可减少啄癖发生。
二、营养方面
1.日粮配合不当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偏低,赖氨酸、蛋氨酸[甲硫氨酸是构**体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参与蛋白质合成。]、亮氨酸和色氨酸、胱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不足或过高,造成日粮中的氨基酸[氨基酸是羧酸碳**上的氢**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团。]不平衡,粗纤维[粗纤维(Crude Fiber,缩写CF),是膳食纤维的旧称,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含量过低,均可导致啄癖发生。
2.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缺乏当日粮中缺乏VB2、VB3时,可造成机体内**还原酶的缺乏,肝内合成尿酸的**酶的活性下降,因而摄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机能下降,机体得不到所需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如色氨酸缺乏时,可使鸡体神经紊乱,产生幻觉,信息传递发生障碍,识别力较差,从而易产生啄癖。
3.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的缺乏日粮中缺乏钙、磷或比例失调;锌、硒、锰、铜、碘等微量元素缺乏或比例不当;硫含量缺乏;食盐不足,均可导致啄趾、啄*、啄羽等恶癖。
4.粗纤维的缺乏鸡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很差,尤其是雏鸡,粗纤维过多会导致消化**,严重时阻塞消化道。但粗纤维缺乏时,肠蠕动不,易引起啄羽、啄*等恶习。通常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以2.5%~5.0%为宜;同时日粮应补砂砾,以帮助磨碎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促进消化,2周龄内用2mm砂砾,以后改用3~5mm,每周2次,每次每百只喂500g,砂砾应清洁卫生。
5.日粮供应不足由于日粮供应不足,使鸡处于饥饿状态,为觅食而发生啄食癖。喂料时间间隔太长,鸡感到饥饿,易发生啄羽癖。
6.饲料霉变因采食霉变饲料引起鸡的皮炎及瘫痪引起啄癖。
三、饲养管理方面
1.环境因素如通风**,有害气体浓度高,光线太强或光线不适,温度和湿度不适宜,密度太大和互相拥挤等条件都可引起啄癖。
光线过强易产生啄癖。产蛋初期,强烈光照可使*门紧缩导致微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啄*;采用自然光照的高密度鸡群,中午啄癖较多。光照强度以鸡能看到饲料和水即可,过暗看不清饲料和水,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夏天应避免阳光直接射入鸡舍,1~2周、生长期和产蛋期的强度各为23Lx、6Lx、6~12Lx为宜。光色也影响啄癖的发生,这是因为鸡的眼睛对光色的吸收强度和不同光波的反应不同,鸡的行为表现也有差异。在灯光过亮或黄光、青光下,易引起啄羽、啄*和斗殴;灯光较暗或绿光、红光下,鸡群较**。因此,夏季好将鸡舍玻璃涂成红色,以减少啄癖的发生。
饲养密度过大,一方面指每只鸡占有的食槽位置大小,另一方面指每平方米所容纳的鸡数。前者影响采食,后者影响空气污染程度。密度过大易导致空气污浊,引起啄羽、啄*、啄趾等,鸡群生长发育不整齐。采食和饮水位置不足和随意改变饲喂次数、推迟饲喂时间,也会导致啄斗。
温湿度不适宜、通风不畅易引起啄癖,故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很关键。育雏期温度保持在34~35℃,以后每周降低2~3℃;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3℃;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舍内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2.饲养方式与散养鸡群相比,舍饲或笼养的鸡群,每天供料时间短而集中,使大部分时间处于休闲状态,促使啄癖行为的发生。
3.外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如脚突变膝螨、膝螨、鸡羽虱等,可使鸡体自身啄食自体脚上皮肤鳞片和痂皮,发生自啄出血而引起互啄。
4.疾病因素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白痢、消化**等病症可引起啄羽、啄*。患有慢性肠炎而造成营养吸收差会引起互啄。
四、其它方面
1.生理变化:雏鸡在4周龄时绒羽换幼羽,11周性**发育加快,18周全换为青年羽,并开始换为成年羽。换羽过程中,皮肤发痒,鸡只自啄羽毛会诱发群体啄羽行为。19周龄为第二性征形成旺期,21周龄即将开产,这些生理变化使鸡精神亢奋,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尤其在育成期进入产蛋期间,免疫、驱虫、选鸡、转群时频繁抓鸡,造成全群紧张,为开产准备而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光照强度,育成日粮换为产蛋日粮,这一系列因素的累加,使鸡惊恐不安,啄斗加剧。
2.应激因素:刚开产的鸡血液中所含的雌激素和孕酮含量高,公鸡雄激素的增长,都是促使啄癖倾向增强的因素。
3.心理因素:笼养鸡饲料供应充足,无需觅食,缺乏运动,尤其是心理压抑,如欲求愿望得不到满足,活动受限制,没有砂浴等,使鸡处于一种单调无聊的状态,导致鸡发生互啄,从而养成啄癖。
症状与病变
根据啄癖的嗜好不同,一般可将其分为以下六类。
1.啄*癖啄食*门,以致*门受伤、出血,有时连直肠也被啄食掉,在*门区附近形成一个空洞。此类啄癖在幼龄鸡及产蛋鸡较常见。
2.食肉癖啄食体表有创伤、体弱有病或已死亡的鸡的肌肉,以致被啄食的鸡后只剩下羽毛和骨骼,此类型的啄癖在各日龄的鸡中均可见到。
3.食毛癖家禽互相啄食彼此的羽毛、自身的羽毛或已脱落在地上的羽毛,以致羽毛不整齐或全身**。此类啄癖在换羽期或缺乏某些必需的营养成分时较多见。
4.啄趾癖鸡与鸡之间互相啄咬彼此的脚趾或自己的脚趾,以致脚趾出血、跛行。雏鸡较常发生此类啄癖。
5.食蛋癖有食蛋癖的成年鸡经常啄食产蛋箱内或地面上的蛋,有时母鸡每次都在产蛋后又将产出的蛋啄食掉。
6.异食癖病禽反常地啄食一些在正常情况下不采食或少采食的异物,如石子、沙砾、垫料、水泥、石灰、砖碎、粪便等。
啄癖的种类
1.啄羽癖:雏鸡、蛋鸡换羽期容易发生。多与含硫氨基酸、硫和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
2.啄肉癖: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生。互啄羽毛或啄脱落的羽毛,啄的皮肉暴露出血后,发展为啄肉癖。
3.啄*癖: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生。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开产鸡群,由于过大的蛋排出时努责时间长造成脱*或撕裂,高产母鸡发病较多。由于*门带有腥臭粪便,发生腹泻的雏鸡也常见。
4.啄蛋癖:产蛋旺季种鸡易发生。多因饲料缺钙或蛋白质含量不足,常伴有薄壳蛋或软壳蛋。
5.啄趾癖:幼鸡易发生。多见于脚部被外寄生虫侵袭而发生病变的鸡等。
6.异食癖:各种营养**的鸡易发生。
鸡啄癖的防治
防治鸡啄癖有效的方法是在雏鸡6~12日龄断喙。从科学管理、正确选料、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治疗啄癖,也是很有效的。
1、加强饲养管理
(1)定时喂料、喂水,间隔时间不要太长,以免让鸡产生饥饿感。
(2)提供足够数量的料槽和水槽,每1000只鸡约需要10个料槽和10个水槽,二者的数量比是1:1。有害气体。
(4)照明适当,夏季要避免强烈的太阳光直射入鸡舍。
(5)提供足够的优质垫料,使用刨花作垫料时注意剔除一些尖锐的木片。
(6)饲养密度要适宜,大鸡每平米9~12只,夏季少,冬季多些。
(7)对产蛋鸡提供足够的产蛋箱。
(8)增加拣蛋次数,发现破蛋及时挑出,防治被鸡啄食。
(9)定期补饲沙粒,或悬挂青饲料,以增加鸡群的活动时间,减少互啄的机会。
(10)发生啄癖,每日10:00~17:00尽可能不间断地轻度驱赶鸡群,打乱互相啄癖的习惯。
2、选择全价营养饲料
(1)如饲料中蛋白质不足可补充一些动物蛋白饲料如鱼粉,或植物蛋白饲料如玉米蛋**,但添加豆粕的效果不好。
(2)若是饲料的蛋氨酸或胱氨酸不足,可补充相应的氨基酸,如用0.1%的蛋氨酸拌料等。
(3)若是饲料的维生素不足,如维生素A、硫胺素(B1)、生物素等不足,可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如用1%的鱼肝油拌料,万分之一的**饮水。
(4)若是饲料中微量元素不足,如锌、硒、铜、铁等不足可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如硫酸锌、**酸钠、硫酸铜、硫酸亚铁等。
(5)饲料中硫不足,可添加1%的硫酸钠,或1%~2%生石灰粉,也可加5%的羽毛粉。
(6)若食盐量不足,可在饲料中提高盐含量1.5%~2%,连喂2~3天或1%盐水连饮2~3天。
(7)因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足,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糠粉或麸皮,使饲料粗纤维的含量达到5%。
3、做好疾病防治及病鸡及时处理工作
(1)发现被啄的鸡应及时挑出,隔离饲养。
(2)在被啄的伤口上涂有异味的药物,如碘酊、樟脑油、废机油等,可有效防止再次被啄。
(3)做好传染性法氏囊免疫接种,防止法氏囊病的发生以及啄尾。
(4)患有体外寄生虫时,及时用药清除寄生虫。
(5)选用适宜的抗球虫药来预防和治疗球虫病。
(6)防止外伤,及时挑出有外伤的鸡。
(7)做好蛋鸡的科学饲养管理,防止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脱*,并及时隔离处理已脱*的鸡。
(8)净化白痢,防止白痢的发生。
(9)被啄伤的鸡群可服抗应激药或者是啄羽灵(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
引起鸡啄癖的原因,鸡啄癖的防治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建议大家科学饲养、加强管理,严格按照鸡的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配制日粮,合理掌握光照时间,保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调整饲养密度,淘汰病、弱、残、次鸡,适时通风换气,降低有害气体浓度及尘埃的含量,改善鸡舍环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