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鸡上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鼻腔、鼻窦发炎,颜面部肿胀,流鼻液,流眼泪和打喷嚏,常导致病鸡生长发育受阻,产蛋率降低,如继发感染可使病程延长,死亡增加,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鸡传染性鼻炎病因、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一、病因
本病的病原体是副鸡嗜血杆菌。该菌是一种细小的多形性革兰氏*性菌,不形成芽孢,无荚膜、鞭毛,不能运动,兼性厌氧,在5%~10%的CO2环境中生长良好。本菌生长需要V因子,通常使用血液培养基分离细菌,将病料接种在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划线周围,葡萄球菌能产生V因子,本菌在葡萄球菌周围旺盛生长,呈卫星状。常用的分离物是鼻液或鼻窦渗出物。本菌对环境的抵抗力[抵抗力(Resistibility),是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较弱,自然条件下很快死亡,但在4℃条件下可存活2周。对热和消毒药敏感。本菌有A、B、C三种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反应。
**环境如密度过大、通风**、气候突变等,凡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的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二、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寒冷季节多发。各种年龄的鸡都可感染,在自然条下育成鸡和产蛋鸡多发,单独感染时病程3~4周,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较低,如继其他细菌感染,病程延长,死亡率增加。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也可经饮水和饲料感染。
三、临床症状
本病的特点是潜伏期短,发病迅速,短期内科波及全群。死亡率的高低与饲养管理、并发病的有无和治疗情况有关。
发病鸡精神不振,食欲降低。病初从鼻孔流出少量清水样浆液,以后流出黏液性分泌物,病鸡不断甩头、喷鼻,眼结膜[眼结膜指的是覆盖在眼睑内面和眼球前部眼白表面的一层透明薄膜,常伴有*白色或者清水样分泌物,使眼睛肿胀发痒。]潮红,流泪,眼脸肿胀,甚至眼裂闭合。一侧或两侧面部明显肿胀,部分病鸡颌下或肉髯肿胀。病鸡生长缓慢,产蛋率明显下降。死亡率较低。
四、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
主要病理变化是鼻腔、鼻窦、眶下窦、眼结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眼结膜、鼻黏膜充血、潮红、肿胀,结膜囊、鼻窦、眶下窦中有浆液,黏液或脓性渗出物,部分病鸡颌下或肉髯肿胀。内脏**一般没有有明显病变。
五、防治措施
1、加**生管理。进鸡前对鸡舍严格消毒。保持鸡舍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减少有害气体。定期带鸡消毒。饲料、饮水要符合卫生标准。
2、免疫接种。25~30日i龄首兔,120日龄二免,一般可以保护一个产蛋周期。
3、药物治疗。发病时可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治疗。常用抗生素有红霉素、氟苯尼考、卡那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链霉素等,饮水或拌料。合并支原体[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感染时,应同时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特别提醒
本病与支原体感染、鸡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大肠杆菌病等疾病症状有相似之处,应注意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