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喜群居,对环境的要求是耐寒不耐热,夏季高温会给鹅养殖饲养管理方面带来一定的困难,其中鹅曲霉菌[常见的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x=4(a.nidietans),半知菌类,黄曲霉群的一种常见腐生真菌。]病是夏季需主要预防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较高,会造成鹅大量死亡,是一种极为严重的传染病,会给鹅的养殖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以下为大家介绍鹅曲霉菌病的症状,鹅曲霉菌病如何防治。
鹅曲霉菌病的症状
发生及特点
该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是受到污染的垫草、垫料[发酵床主要由有机垫料组成,垫料主要成分是稻壳,锯末,树皮木屑碎片,豆腐渣,酒糟,粉碎秸秆,干生牛粪等,占 90% ,其他 10% 是土和少量的粗盐。]以及发生霉变的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其中含有的大量曲霉菌孢子被雏鹅采食后,通过呼吸道[呼吸道,respiratorytract,是肺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进行传播传染。夏季温暖潮湿的季节为霉菌的快速增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饲料、垫料、垫草受潮后就成了霉菌滋长、繁殖的天然培养基,因此这一季节该病较为多发。如果在鹅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当,垫草及垫料不及时的更换,饲料贮存不够妥善而发生霉变,继续给鹅饲喂变质饲料,当吸入霉菌孢子后,就会导致此病发生。此病的特点是发病快,且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在孵化过程中受到污染,雏鹅在1日龄即可患病,并表现出一些呼吸道的症状。
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114日龄的雏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对于急性发病的雏鹅通常会在23天内死亡。该病主要感染鹅的呼吸道,因此病雏会表现为频繁呼吸,并且会发出摩擦音,张大口吸气时颈部气囊有明显的胀大,气囊破裂时,呼吸会发出尖锐的声音。病雏有时会张口喘气,闭眼伸颈,同时伴有体温升高、渴欲增强的现象。病雏的精神萎顿,眼睛半闭,没有精神,头颈回缩,双翅下垂,羽毛松乱没有光泽,呼吸急促,鼻腔和眼部有浆液状的分泌物流出,有甩鼻涕的现象。病鹅的食欲减退,严重者食欲废绝,迅速消瘦,体质变弱,在该病的后期病鹅会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的现象,常出现腹泻下痢,如不及时的进行治疗会导致死亡。并且死亡率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该病的慢**例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喘息,食欲不振,腹泻,逐渐的消瘦、体质衰竭而死亡,病程约1周左右。随着病情的加剧,有的还会感染到脑部,引起霉菌性脑炎,出现神经症状。成年鹅也有患此病者,表现为张口呼吸,食欲下降,发生间歇性下痢,病程较长,可达10天以上。该病会随着鹅的日龄的增加而导致发病率较低,病程越长,死亡率越低。
鹅曲霉菌病如何防治
对于鹅霉菌病要防重于治,首要工作就是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在育雏时要注意通风,并解决好通风与保温之间的关系、干燥与湿度的关系。保持舍内[拉塞·舍内(丹麦语:Lasse Schøne,1986年5月27日-)是一名丹麦中场球员,现效力荷甲的阿贾克斯**俱乐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及新鲜的空气。要勤换舍内的垫草、垫料,保持干燥,在鹅养殖过程中还要注意饲料的保存工作,不可以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也不可饮用受污染的水,鹅患此病大多就是因为在养殖过程中忽视了空气和地面上超标的霉菌所致的,因此,在育雏前要做好鹅舍的清理和消毒工作,选用新鲜干燥的垫草,并勤换。饲料也要选择新鲜、优质、配比合理的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以缓解霉菌毒素对鹅侵害。注意保持舍内干燥,以防止曲霉菌生长繁殖,如发现舍内长霉,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对于发病的鹅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用5%的石炭酸来消毒地面,地面干后再铺上干净的垫草。对于此病的预防可以使用制霉菌素[制霉菌素是一种多烯型抗生素,1950年发现土壤微生物Streptomyces noursei能分泌一种抗霉菌的物质,从而发现了第一种抗霉菌的抗生素。],使用方法为每千克饲料中拌人150万IU的制霉菌素,连用1周;还可连续饮用5天的0.5%的硫酸铜溶液。治疗方法则是给病鹅每只喂服2万IU的制霉菌素,每天服用2次,连用5天,同时提供50kg水中加入lOg强力霉素让病鹅饮用,连用5天,可以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鹅曲霉菌病的症状,鹅曲霉菌病如何防治就是以上的内容,由于该病发病率较高,会造成鹅大量死亡,因此当夏季来临时一定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