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蛋鸡[蛋鸡是指饲养起来专门生蛋以供应蛋只的鸡,跟肉用鸡不同,人们饲养蛋鸡的主要课题是提高鸡蛋质量和保持或提高产蛋量,而并非提高鸡肉品质。]的养殖户逐渐的增多,但是,蛋鸡养殖户在饲养蛋鸡的过程中总会的错误的地方,从而影响了蛋鸡养殖的效益。那么,蛋鸡饲养有哪些误区?下面本文详细介绍饲养蛋鸡的误区如下:

  1、勿看价选鸡苗。防疫、管理正规,并能提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通信术语中的许可证指的是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许可证和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许可证。]、兽医卫生许可证、引种证明的规模化[规模化是指事物的规模大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厂家,而且要保证商品鸡苗父母代种苗来自大型规模化原种场。切勿因图便宜而导致血本无回。

  2、勿看行情养鸡。蛋价高就多养,低就不养或少养。近几年行情周期难把握,导致老经验“失效”。应根据本场设备条件合理周转鸡群,制定养殖计划

蛋鸡饲养有哪些误区?饲养蛋鸡的误区介绍(图)

  3、勿忽视5周龄体重。有句行话“5周定终身”,5周龄体重能否达标对鸡群产蛋性能影响很大。但在生产中常常只重视育雏期的活率,忽视5周龄体重,常因鸡群密度大、断喙不当、饲料营养低等因素造成5周龄体重不达标,单纯依赖药物提高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不利于后期生长和产蛋性能的提高。

  4、勿忽视育成鸡饲养。认为育成鸡阶段体重、均匀度[从中心到边缘的亮度分布是否均匀。]不够在开产前赶上就行是错误的。如果该阶段饲料营养水平低,会造成骨骼发育**,产蛋期易出现脱*、蛋重小、死亡率高等现象。

  5、勿忽视预产期饲养。育成鸡料过早或过晚过渡到蛋鸡料,会导致初产鸡腹泻,甚至出现瘫痪鸡、薄皮蛋、沙皮蛋、软壳蛋增多等现象。应在鸡群16周龄至5%产蛋率阶段应逐步有序的注重石粉的添加量。

  6、勿仅从外观判断饲料质量。只凭饲料中白色石粒明显就认为饲料差是错误的,一般浓缩料中石粉占总量的1/4左右,在产蛋期有2/3粗石粉(2-4毫米)和1/3细石粉(0-2毫米)有利于钙的吸收。粗蛋白含量高低是表观,关键要看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同粗蛋白含量但原料不同,吸收利用率差异很大。

  7、要全面分析成本。养殖户往往只看饲料、兽药表面单价而忽视真正的养殖成本。雏鸡、蛋青鸡阶段要算成活率、均匀度、饲料、鸡苗、药、**、水电、燃料费等;产蛋鸡要具体核算每公斤鸡蛋成本。饲喂价格高的饲料实际营养浓度高、鸡蛋重好、抗病力强、淘鸡毛色好体重大。

  8、忽视淘汰。对残次鸡、病弱鸡、寡产鸡实行“人道**”,只会增加传染病传播机会,成为发病的***或白吃鸡,加大成本。

  9、勿照搬防疫程序。按鸡苗厂家的要求并结合本地当前疾病流行情况,科学制订防疫程序,有条件的好依据检测抗体水平的结果而定。

  10、勿重治疗轻预防。近几年多发的脑脊髓炎、肾型传支、减蛋综合症等疾病均与预防不够、发病时滥用药有关。常言道:有收无收在防疫,收多收少在管理。

  11、勿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用药应本着在查清病原的基础上,先磺胺后抗生素、先窄谱后广谱的原则,有的放矢。防止“半量”投药在血液中达不到有效的杀菌浓度而产生耐药性。治疗时有一点点效果就停药,残余细菌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拖长病程反而增加用药成本。注意配伍禁忌,如喹诺酮类与四环素有拮抗作用,磺胺类与青霉素类、盐霉素与支原净、酸**与碱**等不能配伍。

  12、勿忽视饮水。常见水槽式供水,加水次数和喂料次数一样;或有时鸡发病时因为粪稀而人为限水,对鸡群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缺水严重影响其它营养素[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和组织修复以及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的消化吸收,水在所有营养素中廉价,但又是生命之源,千万不能少。

  以上内容就是详细整理了饲养蛋鸡的误区,希望广大蛋鸡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避免出现以上内容的问题,从而养殖好蛋鸡。想要关注更多的养殖蛋鸡信息,请关注兽药饲料招商网。

  推荐阅读:http://wenda.1866.tv/danji/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