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鸡在产蛋期由于饲料利用率高,不仅容易出现胸肌大、脂肪少、产蛋率下降快等现象,还常常会在产蛋中后期(早的35~36周、晚的45~46周)出现脱毛[脱毛是指体毛过长或过于浓密,特别是一些女性唇部汗毛浓密,看上去像长了胡子一般,严重地影响女性的外观形象。]问题,给养殖户生产带来许多困扰。那么引起肉种鸡脱毛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看以下介绍。

肉种鸡脱毛的原因

  1、鸡场均匀度[从中心到边缘的亮度分布是否均匀。]

  一般的肉种鸡场育成期均匀度都较低,有的在24周时均匀度低于75%。到产蛋期后,鸡群[鸡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ī qún,是指平庸之辈。]采食[采食,读音cǎi shí ,汉语词汇。]速度较快,易发生鸡只采食不均,导致鸡个体大小不一,引起个体变小、体况不好的鸡只脱毛或断翅。

肉种鸡脱毛的原因

  2、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密度大

  种鸡场往往按照饲养管理指南或设备场家提供的饲养密度来引种,殊不知我们过去饲养的白羽肉鸡是常规系,要求的饲养密度为4.8只/m2。而现在饲养的宽胸型鸡,要求的饲养密度更小,所以现在肉种鸡生产中的饲养密度一般都较大,鸡群采食环境差,鸡只之间的竞争加大,容易引起脱毛。

  3、舍内湿度大

  肉种鸡饮水量多、饮水时间长,易造成垫料潮湿,舍内湿度较大。冬季鸡群会感到*冷还会引起脚垫问题,如果再加上供热量条件不足,舍内通风量不够,氨气排放不出去会**鸡发生啄羽现象。

  4、舍温低

  当舍温较低时,鸡体采食的饲料能量多用于产热以维持体温,导致用于增重和产蛋的能量不足,从而产生体况下降、脱毛或断毛现象。鸡的羽毛主要由含硫氨基酸组成,即赖氨酸和胱氨酸组成。粗蛋白的消化和吸收都需要能量,而当能量不足时,就会影响粗蛋白的消化和吸收,进而影响羽毛的合成。另外,在淀粉或脂肪供能不足的情况下,粗蛋白也需要产热供能,鸡体对粗蛋白的需求就更加得不到满足,从而进一步导致鸡只脱毛。

  5、对应激[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决策心理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因素。]敏感

  相对于蛋鸡来讲,肉种鸡对一些应激比较敏感(如:免疫接种、温度变化、氨气浓度超标、湿度较大等)。当发生应激时,鸡体会产生抗应激因子来保护自己,而抗应激因子的产生需要蛋白质,饲料的营养部分用于产生“抗应激因子”,导致鸡体的维持需要和生长需要受到影响。

  6、饲料分配不均匀

  饲料分配不均会导致部分鸡出现营养**。若正值产蛋期,鸡的采食速度快,加剧采食量不均,一些鸡就会发生营养不足,体况下降,引起脱毛。

  7、栖架较高

  肉种鸡体重比较大,如果栖架高度超过30~40cm,鸡只上栖架难度加大,容易产生脱毛或断毛。所以垫料应该铺15cm左右,有利于鸡群上下栖架方便,减少对羽毛的损伤。

  8、性成熟不同步

  肉种鸡饲料转化率高,有的鸡群在24周时由于胸肌多、脂肪沉积少,也不能适时开产。而此时公鸡的发育成熟,所有成熟的公鸡会主动找少数的母鸡进行交配,容易发生交配过度而踏伤母鸡背部,引起羽毛脱落。

  9、产蛋率下降快

  肉种鸡受减料幅度、温度变化、各种应激的影响,产蛋率下降较快,而此时若不减少公鸡数量,将会造成母鸡交配过度、背部羽毛脱落。

  10、其他

  料箱接头剩料、料位不足等原因,均会促使鸡只争抢饲料,引起鸡只的踩踏,造成踩踏脱毛。

  以上就是肉种鸡脱毛的原因的具体介绍,引起肉种鸡脱毛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日常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多加留意以上情况的发生,那么肉种鸡脱毛的原因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