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需要注意什么,要怎么养才长得快!
1、育雏舍:21日龄前的雏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育雏舍要有好的保温性能,要求舍内干燥、空气流通但不漏风,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比例以1:10~15为好,屋檐高2m,舍内地面比舍外高25~30cm,用水泥或三合土制成,有利冲洗消毒和防止鼠害。育雏舍前应设运动场,场地平坦而略向沟倾斜,以防雨天积水。
2、及时饮水:饮水有助于鹅苗吸收卵黄,**食欲,促进胎粪排出。应提供清洁的冷水,避免使用开水瓶或污水。可以在水中加入5-10%的葡萄糖或电解**,有助于提高鹅苗的成活率。 适时开食:确保鹅苗在能量和养分供应上不脱节,开食时应包含青饲料。
3、及早饮水,有利于卵黄的吸收,**食欲,促进胎粪排除,宜饮清洁的冷水,忌饮冷开水、污水。在水中加入5—10%的葡萄糖或电解**,这对提高鹅苗成活率有很大帮助。适时开食,防止能量和养分供应相脱节,开食饲料中必须有青饲料。
4、雏鹅在1-3日龄吃料较少,每天喂4-5次,其中晚上喂一次。以后随日龄增加喂料的次数和数量也相应增加。4-10日龄,每天可喂6—8次,其中晚上喂2—3次,每天喂青饲料时,可加入适量的米饭粒。如喂混合饲料,日粮配合比例为青料60-70%,配合饲料30%-40%。
5、养鹅要怎么养才好 科学喂食:把鹅养好首先要从食物方面出发。如果长期给它们吃食霉饲料和冷饲料,肯定只会让鹅越来越瘦弱,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它们患病。建议购买一些营养比较丰富的饲料投喂它们,这样可以防止它们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生长**。
6、选择雏鹅:在开始养殖鹅时,选择健康的雏鹅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应挑选体型较大、健壮、生长速度快、抗寒能力强的雏鹅,以便它们能够适应低温环境并快速成长,提前上市。在挑选雏鹅时,可以握住其颈部,若双腿迅速缩回,通常表明雏鹅较为健康。
养鹅怎么养殖
1、育雏密度及湿度。为有效利用鹅舍设施,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高为35cm的围栏将雏鹅分群,舍内湿度控制在60%~65%,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鹅的体质下降,影响生长,所以应勤添垫草,换气排湿,降低湿度。挑选雏鹅。
2、鹅如何养殖 鹅舍建造 想要养殖鹅,需要在地势高燥、阳光充足和安静的地方建造鹅舍,鹅场的周围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和草源,这样方便养鹅时的放养管理,我们还可以在林下或者果园等地方来养殖鹅,这样鹅也能够健康生长。
3、\x0d\x0a光照\x0d\x0a每天的光照时间保持在16-18小时。\x0d\x0a饲养密度\x0d\x0a每平方米雏鹅饲养密度:1-7日龄15-20只,8-14日龄10-15只,15-21日龄10只,22-30日龄6只。饲养管理条件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大饲养密度。
养鹅如何预防疾病?
1、对小鹅瘟进行雏鹅活苗免疫。若种鹅未经过小鹅瘟活苗免疫,或免疫时间超过100天,那么它们产的蛋孵出的雏鹅,在出壳后的1至2天应接受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注射1羽份,7天后开始产生免疫力。
2、.搞好清洁卫生工作场地潮湿,最适宜病原菌的生存与发育,是产生疾病的策源地。因此,养鹅场地要保持排水良好,场地干燥。
3、绦虫病:由绦虫引起,多发生于15-90日龄的鹅。预防措施包括定期驱虫,并集中处理粪便。 鹅口疮:由白色念球菌引起,病鹅出现生长**、精神萎顿和羽毛松乱等症状。防治措施包括搞好鹅舍卫生,种蛋严格消毒,并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鹅球虫病:由鹅球虫引起,多发于雏鹅。
4、防治: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防寒保暖。病鹅按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4万单位或氯霉素12-15毫克,肌注,每天2次,连用2天。磺胺嘧啶片每只每次0.25毫克,1次内服;敌菌灵按鹅每公斤体重30毫克,1次内服,每天2次。3.曲霉菌病。由烟曲霉和黄曲霉引起,多发于雏鹅。
5、培育健康的鹅群:选择健康的种鹅作为繁殖基础,并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来增强鹅只的体质和免疫力。营养均衡的饮食有助于防止生长发育受阻和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维护良好的环境卫生:鹅舍及其周边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对于防止病原体滋生至关重要。
养鹅用驱虫吗
1、养鹅需要防虫。鹅饲养户应该实施有计划地定期驱虫,这是预防和控制鹅寄生虫病和球虫病的一项有效措施,有利于促进鹅群正常生长发育,保障鹅体健康。
2、驱虫药:鹅易受到寄生虫侵袭,如蛔虫、钩虫。驱虫药如多种驱虫药片、注射液等可用来杀灭寄生虫。养鹅时应注意的条件 饲养环境:选择有草场和水源的地方建立鹅舍和养殖区,有利于鹅的放养和健康成长。 饲养密度:根据鹅的品种和大小合理安排饲养密度,确保每只鹅有足够的空间和生活条件。
3、根据当地的疫情发生情况和本场实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的执行免疫计划。同时还要定期对鹅群进行全面的驱虫,选择广谱、高效、低价的药物进行驱虫。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加强日常环境卫生的清理工作,勤换垫草垫料,并做好鹅场内外环境的消毒工作。
关于养鹅怎么防止球虫和养鹅预防生病技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