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剑带绦虫[大型个体,体长1000-1200毫米,最大宽度7毫米,共有1000-2000个节片。]病是一种对幼鹅危害很大的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患病的幼鹅由于小肠被寄生而导致感染发病,可造成幼鹅大批死亡,给养鹅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下面为大家介绍鹅剑带绦虫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鹅剑带绦虫病的症状:
成年鹅感染剑带绦虫后,一般症状较轻,幼鹅感染后可表现明显的全身症状,首先出现消化机能障碍,腹泻,排稀白色粪便,内混有白色的绦虫节片,发病后期,食欲废绝,羽毛松乱无光泽,常离群独居,不愿走动,严重感染者[《感染者(Infected)》是一款惊悚题材的塔防类型游戏,超越以往呆板的塔防形式,这款游戏更是引入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传染等内涵。]常出现神经症状,走路摇晃、运动失调、失去平衡、向后坐倒、仰卧或突然倒向一侧不能起立,发病后,常引起死亡,病程为1-5天。
鹅剑带绦虫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鹅剑带绦虫病的防治措施:
(1)不同日龄的鹅应分开饲养,对青年鹅、成年鹅群应实施定期驱虫,一年至少进行二次,通常在春秋季,以碱少环境的污染和病原的扩散。
(2)常用药物有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内服,或用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服用,也可用硫双二氯酚按每千克体重150-200毫克。为确保疗效,上述药品好逐只投服。
以上就是鹅剑带绦虫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