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幼鸭养好必须要有有好的饲养技巧,以下是想要养好幼鸭的五大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密度控制饲养密度应根据育雏[晚成雏完全靠母鸟衔食饲养的现象叫育雏。]舍构造、饲养设备、通风[通风就是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情况、管理水平以及当时的气候等条件来决定 。如笼养和网养的密度应比地面平养的大,保温和通风等条件好的密度可大些,饲料营养水平特别是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类 水平高时密度可大些。通常雏鸭群以400~1000只为宜。地面平养时,第1周龄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2周龄14只左右,第3周龄以后不应多于10只;网面平养和地网结合饲养时密度可大些,多可多养1/3,但是不管群体大 小和密度如何,都要适时进行雏鸭强弱分群,弱雏单独饲养,精心护理,以减少残次成鸭数量。
二、通风调温雏鸭饮水溅水多,粪多,所以雏鸭舍很潮湿,而潮湿的粪和垫料会分解发酵,产生大量的氨 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若不注意通风,这些越来越多的污浊空气将严重影响雏鸭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有时 有害气体会使雏鸭中毒和感染其他疾病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死伤。良好的通风对雏鸭群非常重要,能排出舍内[拉塞·舍内(丹麦语:Lasse Schøne,1986年5月27日-)是一名丹麦中场球员,现效力荷甲的阿贾克斯**俱乐部。]污 浊的空气,给雏鸭提供新鲜空气,调节舍内温度和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使雏鸭感到舒适。
但是,在育雏初几天的保温阶段,当外界温度较低时,通风会使舍内温度不好控制,在保温育雏时,要像重视保温一样,重视通风,且须注意通风方法。简单的办法是,在中午天气较暖和的时候打开部分高处的窗户,利用舍内外温度差进行适当 风。必须注意,不可使舍内温度有明显变化,不能让贼风直接吹到鸭身上。育雏前2天完全可以不通风,空气很适宜。
通风是否适宜,除通过专用仪器测定舍内二**碳和氨等气体的含量来判定外,主要是靠人自身进入育雏舍内的感觉,如感觉空气良好清新,不刺眼鼻,不觉闷气,则较好;如雏鸭表现精神不安,行为迟缓,羽毛污秽零乱,食欲不振,发育**,夹杂有?音或咳喘等时,说明污浊的环境已严重危害鸭群健康,要赶快改善通风和其他环境条件。
三、空气湿度控制湿度指相对湿度[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即空气中水汽的相对含量。育雏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6%~70%,这和雏 鸭出孵时机器内湿度接近,可避免雏鸭因呼吸干燥空气而散发体内大量水分,影响机体正常功能。虽然常温下 各地湿度基本上都在50%~70%,但当保温热源开启后,空气被加热,空气中水分就会减少,湿度随之降低,空气 变得干燥,这对鸭群是不利的。因此,在初几天应注意加湿的问题。增加湿度可通过增加饮水器[特性品种:饮水器 颜色:白色+蓝色 规格:170mm×50mm(长×宽) 货号:D012详细描述1. 设计简单、大方,包装精美。]和水盆的数 量或适当调整其位置来进行。育雏2~3天后,雏鸭饮水量大大增加,排粪多而湿,呼吸也大大加快,呼出水分 增多,因此,不需要再考虑加湿的问题,而要十分注意防止湿度过大,保持舍内干燥,给雏鸭创造一个干净、 清洁的生活环境。此时需勤清除粪便,勤换勤添垫料,保持良好的通风,饮水器和水盆上面好盖有铁丝网, 让雏鸭只能头颈通过而其他部位不能进入。饮水器和水盆应放置在离地网上,下面设有排水良好的沟承接溢出 的水,或饮水器和水盆周围设有排水良好、不妨碍雏鸭行走的浅水沟或漏缝水沟。
四、光照控制雏鸭开食后,采食量小,采食速度慢。为了保证雏鸭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时间,一般在初 3天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线强度以雏鸭能看见饲料和饮水为宜。有时故意熄灯半小 时,以利于雏鸭适应突然停电的影响。若用红外线灯泡保温时,可不另加照明灯,这需要视光亮具体情况而定 。3日龄后通常不再增加人工光照,只利用自然光照。阳光对雏鸭的生长有很大的作用,可促进雏鸭采食和机 体新陈代谢,促进维生素D和色素等的形成,维持骨骼的迅速生长,提高生产力。因此,可在雏鸭3日龄后,在 天气晴朗时将门窗适当打开,或将雏鸭逐渐放出室外进行运动,接受阳光照射,增强体质。有效提高饲料利用 率,降低料肉比。改善腹泻,过料效果明显。降低舍内氨气浓度,节省药费。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