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又称霉菌性口炎,白色念珠菌[念珠菌是一种真菌,通常引起*道炎的是念珠菌中的白色念珠菌。]病,是鸡、鸽、鹅、鸭、火鸡、鹌鹑等家禽以及野鸡上消化道[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的一种霉菌病。本病的特征**变是上部消化道(口腔、咽、食道和嗉囊)的黏膜发生白色的假膜和溃疡。幼禽对鹅口疮的易感性比成年禽高。人及家畜也能感染。以下就详细了解一下什么是鹅口疮?鹅口疮怎么治。
什么是鹅口疮
病原介绍
本病的病原是一种酵母状真菌,称为白色念珠菌。在培养基[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上菌落呈白色金属光泽。革兰氏染色为阳性,但着色不甚均匀。菌体小而椭圆,长2~4微米,能够生芽,伸长形成假菌丝。病禽的粪便中含有多量病菌,在病禽的嗉囊、腺胃、肌胃、胆囊以及肠内,都能分离出病菌。
流行病学
病禽和带菌禽是主要传染来源,也可以通过蛋壳传染,健康禽吃到了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污染的饲料及饮水,上部消化道黏膜损伤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多发生于炎热多雨季节,此时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本病原菌大量繁殖。饲养场的**卫生环境,饲料单一,营养不足可增加发病率。不同品种的雏鸡、雏鹅、锥鸭和*鸽均易感发生。
临床症状
本病无特征性临诊症状,患病雏鹅、雏鸭表现呼吸困难,气喘,伸颈张口,生长**,精神委顿,羽毛粗乱,食欲大减。嗉囊扩张,松软,消化障碍。发病率和病死率不等。被感染的青年鹅、鸭表现精神欠佳,食欲减少,较消瘦。
解剖症状
病变常发生在嗉囊、口腔和食道,黏膜增厚,上面形成灰白色、稍隆起的圆形溃疡。黏膜表面常见有假膜性的斑块和容易刮落的坏死物质。口腔、咽、气管和食道上段也可能形成溃疡状的斑块。口腔黏膜上面的病变,常形成**、干酪样的典型“鹅口疮”。腺胃偶然也可能受到感染,黏膜肿胀、出血,表面覆盖着一种黏液性或坏死性渗出物。肌胃的角质层发牛糜烂。
鹅口疮怎么治
确诊方法
病禽的消化道黏膜的特殊性增生和溃疡病灶,常可以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确诊必须采取病变**的渗出物做抹片检查,观察酵母状的菌体和菌丝,或用沙氏培养基进行霉菌的分离培养,可分离到白色念珠菌,必要时做鉴定。
预防措施
上消化道的霉菌病常与环境卫生**有关,因此首先要改善卫生条件。禽群不能拥挤。禽蛋表面也可以携带病菌,能传染给雏禽,因此种蛋孵化前要用消毒药液清洗消毒。禽群中发现病禽,应立即隔离。
治疗方法
患禽口腔黏膜上的病灶,可涂敷碘**。嗉囊可以灌数毫升2%硼酸溶液消毒,饮水中添加0.05%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即2000毫升饮水中加硫酸铜l克),盛放在饮水器中喂给。患病群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100毫克,连喂1~3周,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什么是鹅口疮?鹅口疮怎么治就是以上的内容了,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一定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同时做好管理人员自身的防护,本文就为你介绍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