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痘是禽痘的一种,属于痘**[感染人和动物后常引起局部或全身化脓性皮肤损害的**。]科,禽痘**属,鹅痘**,具有较高度传染性的疾病,通常发生在喙和皮肤间,或同时发生。病变的特征是喙和皮肤的表皮和羽囊上皮发生增生和炎症过程,上皮细胞内出现具有特异性的包涵体,后形成结痂和脱落。以下了解鹅痘的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鹅痘的防治措施。
鹅痘的症状
流行病学特点
家禽中以鸡的易感性高,不管任何年龄、性别和品种都能够感染鸡痘,甚至几日龄或几周龄的雏鸡也都能感染发病。其次是火鸡,而鹅等其他家禽,虽然也能够发生,但并不严重,病死率低,但对患病鹅生长有一定影响。鹅痘在一年四季中都能够发生,尤其是在秋季易流行,一般在秋季发生皮肤型痘为多见。鹅痘**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体内。已经证明某些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库蚊属和伊蚊属)能够传带**,是夏秋季造成鹅痘流行的一个重要传染媒介。蚊子吸吮过病鹅的血液后,它的带毒时间可以保持10~30天。
临床症状
髯和眼皮等处生成一种特殊的痘子。病鹅初在喙和腿部皮肤出现一种灰白色的小结节(丘疹)症状,这是由于局部皮肤的表皮和羽囊上皮发生增生与表皮下水肿所形成,很快增大,呈**,并和邻近的结节互相融合。形成干燥、粗糙、呈棕褐色的大结痂,突出在皮肤表面或喙上。把痂剥去,露出一个出血病灶。结痂的数量多少不一,多的时候可以布满整个头的**部分和喙等处。结痂可以留存3~4周之久,以后就逐渐脱落,留下一个平滑的灰白色疤痕。患鹅症状一般比较轻微,没有全身性症状,但严重的病鹅精神委靡,食欲减少或停食,体重减轻等全身性症状。少数病鹅因消瘦、体弱而引起死亡。
鹅痘的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GB/T 19000—2008/ISO 9000:2005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在无本病发生史的区域或鹅群、鹅场,一般无需用**免疫。在有鹅痘流行和发生的区域或鹅群,除了加强鹅群的卫生管理等预防措施外,可应用鸡痘活**[活**是指将细菌或**在人工条件下促使其变异,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和剩余毒力,接种后在人体内有一定程度的繁殖或复制,类似一次轻型的自然感染过程,但不会导致人发病。]、鸽痘活**或鹌鹑化活**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流行和发生。
2.治疗方法
目前还没有药物,通常是采用一些对症疗法,以减轻症状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将病鹅隔离,消毒鹅舍、场地和用具,患鹅痘疹用洁净的镊子小心剥离,伤口涂擦碘酊或红药水[红药水,又称红汞、2,7-二溴-4-羟汞基荧光红双钠盐,是含荧光素母体的有机汞二钠盐,其结晶有绿色金属光泽,可用作杀菌剂,其2%溶液称为“红药水”。]、紫药水[紫药水是一种消毒防腐药,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对组织无**性。]有一定效果。
鹅痘的症状,鹅痘的防治措施就是以上的内容,鹅痘在禽痘病例中的发生是不多见的,但随着规模化饲养后,此病将有可能引起流行,因此确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