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禽流感,全名鸟禽类流行**冒,是由**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是鸡的急**毒性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以往称为欧洲鸡瘟或真性鸡瘟。禽流感是一种**型的传染综合征,因其传播源广泛、高发性和高传染性,一旦发生,常给养禽场造成严重危害及的经济损失。下**体来了解一下:禽流感有啥危害?该如何对禽流感进行防控?

禽流感有啥危害?

  1.禽流感是一种重大人畜共患病

  禽流感是禽流行**冒的简称,是由正黏**科A型流感**引起的一种家禽和野禽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马、猪、貂、海豹、鲸、禽和人,被兽医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在我国也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生的8次禽流感大爆发来看,禽流感**并不感染人类,但1997年发生在我国香港的禽流感疫情中,出现了首例禽流感**H5N1感染人类事件,随后又有H9N2、H7N7亚型感染人类和H5N1再次感染人类的报道。至2005年5月4日,累计有97例人禽流感患者,其中53例病死,病死率[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的定义: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患某种疾病死亡的人或动物数量占患病人或动物总数的比例。]达55%。至2006年4月,各国共有100余人感染H5N1禽流感,其中70人死亡[1]。这些现象表明,禽流感**不仅感染家禽和野禽,也可以直接感染人,致人死亡,且病死率高,实际上是一种重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禽流感有啥危害?该如何对禽流感进行防控?

  2.禽流感造成的经济损失

  禽流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每一次严重的爆发都给养禽业造成的经济损失。20世纪90年代以前确定的禽流感大爆发有8次,分别是苏格兰H5N1(1959年)、英国H7N3(1967年)、澳大利亚H7N7(1975年)、英国H5N2(1979年)、冰岛H5N8(1983年)、美国H5N2(1983年)、美国H7N7(1985年)、冰岛H5N1(1991年)。20世纪90年代后,又爆发了4次,分别为澳大利亚H7N3和H7N7、巴基斯坦H7N3、墨西哥H5N2、意大利H7N1。1983年在美国爆发的H5N2亚型禽流感,扑杀家禽逾1700万只,经济损失6500万美元;1994年在墨西哥爆发的H5N2亚型禽流感,扑杀家禽1800万只,直接经济损失10亿美元;2001年在意大利流行的H7N1亚型禽流感,死亡和扑杀家禽超过1300万只。1997年4月,香港爆发H5N1高致病性[致病性是较为固定的性状,如有的病原物引起叶斑,有的病原物则引起组织腐烂。]禽流感疫情,扑杀150万只家禽,造成6000万港元直接经济损失和10亿港元间接经济损失。

  3.禽流感的类型及其危害特点

  1994年,美国动物卫生协会家禽和其他禽类可传播疾病委员会将禽流感划分为高致病性、温和致病性和无致病性3种,不过习惯上将后两者统称为低致病性禽流感。无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抗体。温和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严重,感染后的家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感染鸡群常全部死亡。在禽流感所有亚型组合中,只有部分H5、H7亚型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其他亚型皆表现为低致病力。到目前为止,由禽类传染人且致人死亡的禽流感**有3种,分别是H5N1、H7N7和H9N2亚型。

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

  防控禽流感,要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原则,坚持采取预防为主、免疫[免疫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mianyi]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坚持应急处理、**研发、科技攻关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创新突破。

  1.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所有动物传染病的前提条件,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保证家禽处于佳的生长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养禽场选址要远离水禽、野生鸟类栖息的河道、湖泊等;防止水源或饲料被野禽粪便污染;养禽场生产区设立消毒设施,对进出车辆要彻底清洗、消毒;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应穿着专用衣、帽及鞋靴;严格杜绝其他养禽场人员参观;定期对禽群、禽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定期消灭养禽场内有害昆虫如蚊蝇、老鼠等;死亡禽类必须焚烧或深埋;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引进种禽及其产品时,一定要来自无禽流感的养禽场;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在秋冬、冬春之交季节气候变化大的时候,做好保暖防寒工作。

  2.加强免疫工作

  FAO、WHO、OIE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关于禽流感防治的会议上一致认为,把**免疫作为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一项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对所有家禽,包括种用、蛋用、肉用的鸡鸭鹅以及饲养的鸽子、鹌鹑、鸵鸟、雉鸡等进行强制免疫。使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包括4种:禽流感灭活**[活**是指将细菌或**在人工条件下促使其变异,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和剩余毒力,接种后在人体内有一定程度的繁殖或复制,类似一次轻型的自然感染过程,但不会导致人发病。](H5亚型,N28株)、重组禽流感**灭活**(H5N1亚型,Re-1株)、禽流感重组鸡痘**基因工程**(H5亚型)和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为了确保免疫效果,在免疫接种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慎重选择**。所选**必须是来自于农业部正式批准的禽流感**定点生产的9家企业。二是精心选准**。一种亚型的**只对一种亚型的**所致疾病有效,所选灭活**血清亚型要与当地流行毒株的血清亚型一致;使用单价苗对某一相同亚型禽流感的保护作用优于多价苗。三是考虑不同禽种的影响。鸡对禽流感**较为敏感,使用灭活**的效果很好,而对水禽的免疫效果则不理想。四是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根据大量的抗体检测结果,比较理想的程序为:10日龄对鸡群进行首免,60日龄和135日龄分别进行二免和三免,以后每隔3~4个月免疫1次。五是掌握不同**免疫有效保护期,一般情况下,灭活**接种14d后即可产生免疫保护,免疫期为4个月。但在**免疫保护力产生前已感染了禽流感**,尽管接种了**,仍然会发生禽流感。

  3.加强疫情监测

  建立禽流感预警机制,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疫情监测网络,发挥基层防疫员和疫情报告观察员的作用。加强对边境地区、发生过疫情地区、养殖密集区的监测;按照候鸟迁徙路经区域和水网地区特点,加强对大型湖泊周围以及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水禽、候鸟、野鸟活动频繁地区的监测。加强对散养禽户、交易市场、禽类屠宰厂(场)、异地调入的活禽和禽产品的监测。监测对象以易感禽类为主,必要时监测其他动物。监测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监测结果及相关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同时将监测结果逐级汇总上报。

  好了以上便是“禽流感有啥危害?该如何对禽流感进行防控?”的全部内容了。这种疫病常突然发生,迅速蔓延。潜伏期很短,从几小时至数天,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请大家做好预防工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