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养鸡场育种繁殖的季节,雏鸡[雏鸡:刚孵出的鸡。]生产量会很大,这些雏鸡代表着养鸡场未来一年的生产力,雏鸡的存活率直接影响鸡场的经济效益,所以,提高雏鸡存活率是春季养鸡场的主要工作。在提高雏鸡存活率方面,国内外家禽业多采用“严格消毒、优胜劣汰[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及时给水、精心饲喂、调节温湿度[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近代测量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等多项措施。
春季提高雏鸡存活率的几项措施
1、严格消毒
接雏前准备好育雏室。饲槽饮水器等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再用热碱水刷洗,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育雏室用清水冲扫干净,待干后铺好垫草,放入育雏用具,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8毫升、高锰酸钾[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物接触,易发生**,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14克、水14毫升进行熏蒸消毒,关严门窗12~24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室温预热至30℃以上即可接雏入室。
2、优胜劣汰
优胜劣汰就是选择体格强健的雏鸡、淘汰弱质雏鸡。一般活泼好动,腿部结实,行动自如,眼有神,脐部愈合良好。弱雏羽毛污浊,精神不振,闭眼打盹,站立不稳。购买雏鸡时一定要挑选体格强健的雏鸡。
3、及时给水
雏鸡出壳后24小时可失水8%,48小时可失水15%,当失水大于15%时,很快便会出现脱水症状。因此,雏鸡出壳12小时后应及时供给充足洁净的饮水。初几天饮0.01%的高锰酸钾水,起消毒饮水和清理肠胃作用,促进胎粪排出。
4、精心饲喂
饲料要适口性好,易消化,新鲜质优,颗粒大小适中。雏鸡出壳后12~24小时内开食,开食可用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麦等,煮至八成熟饲喂,利于雏鸡消化。1~3日龄每昼夜喂6~8次,4日龄以后日喂4~5次,夜间喂1次。逐渐改喂雏鸡混合料,在饲料中拌些切碎的青菜叶或嫩草,饲喂量约占饲料总量的10%左右,以后逐步加大喂量到占饲料总量的20%~30%。
5、调节温湿度
养雏鸡适宜的温度是:1周龄[周龄,是汉语词汇,读音zhōu líng,解释为一周岁至两周岁之间的动物。]时30℃~32℃,2周龄时28℃~30℃,3周龄时25℃~28℃,4周龄时22℃~25℃,以后每周降低1.5℃~2℃,直到室温。湿度1周龄以内保持在60%~65%,1周后以50%~60%为宜。鸡舍过湿可用布袋装一些生石灰放在室内吸潮;过干可在火炉上放盆水,通过水分蒸发,增加室内湿度。
6、密度合理
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雏鸡日龄的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和鸡舍结构等进行合理调整。一般养殖雏鸡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为每平方米20~25只;5~7周龄为10~20只。网上育雏的合理密度为:0~4周龄为每平方米24~28只,5~7周龄为15~20只。
7、科学光照
合理的光照时间是:0~3日龄24小时,4~14日龄16~19小时,15日龄以后采用自然光照。光照强度按每15平方米的鸡舍在周时,用一个40W的灯泡悬挂在2米高的位置,第二周开始换用25W的灯泡就可以了。
8、空气新鲜
加强育雏室的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舍内通风换气可在中午阳光充足时开窗进行,门窗的开启度从小到大后呈半开状态,切不可突然将门窗大开,让冷风直吹,使室温突然下降。
9、细致管理
要经常观察鸡群,掌握鸡群动态。减少应激因素,严防猫、鼠等进入鸡舍;随时检查舍温,温度过低往往引起雏鸡扎堆压死;发现啄*雏鸡,可在被啄处涂上紫药水;7~11日龄要及时断喙,用断喙器切除雏鸡上喙的1/2和下喙的1/3,断喙前两天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K3(20~30毫升/千克体重)和抗生素防止出血,减缓断喙应激反应。
10、卫生防疫
不卫生和潮湿的环境易诱发雏鸡疾病,尤其是小鸡白痢和球虫病易发生。应定期对鸡舍彻底消毒,保持干燥清洁,勤换垫料,饮水洁净,饲料新鲜。雏鸡注射马立克[马立克,***教马立克学派创始人,麦地那教长,圣训学家。]氏病火鸡疱疹**冻干苗0.2毫升,进行首次免疫。在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0.1%的维生素及青霉素、链霉素。2~7日龄在饮水中加0.02%的痢特灵,饲料中拌入0.1%的氯霉素。5~7日龄时用鸡新城疫[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Ⅱ或Ⅳ系**按规定剂量滴眼滴鼻。14日龄皮下注射马立克氏**进行第二次免疫。18日龄时注射法氏囊炎**。3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Ⅱ或Ⅳ系**进行第二次免疫。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死鸡要远离鸡舍焚烧或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