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绵羊的养殖过程中,绵羊梭菌病[由梭菌属(Clostridium) 中致病性菌种引起的疾病的总称。]普遍的发生,绵羊梭菌病主要因绵羊采食了被病原菌污染的饲草和饮水而感染。该病死亡率极高。那么,绵羊梭菌病有何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如何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下面本文详细介绍绵羊梭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如下:
症状:
此类疫病都有突然发作,病程[病原物侵染过程 (infection progress) :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接触,经侵入,并在寄主体内定殖、扩展、进而为害直至寄主表现症状的过程,又称病程(pathogenesis),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到发病的过程。]急促的特点。最急性型的往往看不到症状,就死于圈舍[圈舍,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 juànshè,释义为养牲畜、兽类的棚、舍。]内或牧地上。急性型的可见羊体痉挛、卧倒抽搐、四肢划动、肌肉颤抖、眼球转动、口吐白沫或磨牙流涎,多在2~4小时内死亡;病程稍长一些的有时可见步态不稳、掉队离群、昏迷不食或者腹痛、腹胀、腹泻等,且羊只体温变化表现不一,有的正常,有的可升至41.5℃,后衰竭而静静地死掉;死亡后的尸体**较快,可见腹部膨胀、被毛脱落、皮下淤血,胃肠粘膜脱落、肝肿大、胆汁充盈、胸腹腔有积液等。
防治措施:
(一)急性型病羊往往来不及救治。对病程较长的病例,可试行对症疗法,如给予强心剂、镇静剂和大量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也可灌服10%的石灰水,大羊每只200毫升,小羊每只50~80毫升。
(二)在发病时期给羊喂服吠喃唑酮(痢特灵)。羔羊每次服0.05~0.1克,每天2次,连服3~5天,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三)在本病多发地区应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黑疫”五联苗。在发病羊群中亦可紧急接种,具体方法按说明书使用。
(四)对病死羊不要随便剥皮剖检,应深埋或焚烧处理,特别是胃肠内容物,以防污染草场和圈舍场地。要把所有未发病的羊转移到高燥草地放牧,有条件的可以换圈。对原有羊舍建筑物、用具、场地等用20%的漂**溶液或3%~5%的氢**钠溶液进行消毒
(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羊受寒感冒,避免采食冰冻饲料和饮水。不能突然更换饲料,尤其在春、秋季牧草青黄交替之际。春天要少“抢青”,尽量让羊群多在青草萌发较迟的地方放牧;秋天要少“抢茬”,饲料转换要逐渐过渡。
以上内容就是详细介绍绵羊梭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