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口蹄疫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由一种**引起的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是羊口腔粘膜、蹄部和*房皮肤发生水疱[水疱是指高出皮肤的疱疹,内含有水液。]和溃烂。近年来,山羊普遍的发生,那么,山羊口蹄疫有何症状?如何预防以及治疗[通过主观看法,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并作出明确判断。]?下面本文详细介绍山羊口蹄疫的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法如下:
症状:**侵入羊体后,可使口腔粘膜和蹄趾间发生水疱和疱疹,水疱主要发生于硬腭和舌面。开始时不易发觉,以后病羊出现跛脚、采食减少、精神不振等症状,这时蹄部肿痛发热,体温上升,2-3天后四肢再度出现水疱。初期疱内为清液,后来变为浑浊,破裂后结成棕色的痂。撕去痂皮,可见鲜红的溃疡。蹄冠部发生水疱时,常因继发性[继发性是根据病因是否已知,将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坏疽而引起蹄壁脱落。
预防:病羊及受其污染的饲料、饲草等是主要的传染源,因此,羊发生口蹄疫时,要严格实施**、隔离、消毒、治疗等综合性措施,对病羊要扑灭深埋,污染的场地等要彻底消毒。对发病羊群中的健康羊、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健康羊要进行紧急预防注射[预防注射(inoculation)亦称“免疫, 通过对个体的态度稍加攻击来提高他对更猛烈攻击抵抗力的方法,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奎尔提出。],可用A型口蹄疫鸡胚化弱毒**和A型口蹄疫鸡胚化弱毒细胞反应**进行防疫。
治疗:病羊一般经10-14天可以自愈。为了促使病羊早日痊愈,缩短病种,防止继发感染,减少损失,要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及时对病羊进行治疗。病羊口腔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水冲洗,蹄部可用3%克辽林或业苏儿洗涤,擦干后涂上青霉素软膏并用绷带包扎。病初还可用高免血清治疗,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病愈羊全血(或血清)按每千克体重1.5-2毫升治疗。采取上述措施治疗的同时,要配合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发生继发**染。
以上内容就是详细介绍山羊口蹄疫的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法,希望能给广大山羊养殖户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