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肢蹄病[蹄病,家畜的常见外科病。]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泌*量减少,渐行性消瘦等,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下面小编详细介绍下奶牛蹄[牛蹄,中药名。]病有哪些,主要症状是什么?

一、蹄趾皮炎

  蹄趾皮炎(也称为多毛性蹄疣,Mortellaro蹄病),蹄趾皮炎主要是由螺旋菌群引起的,并常伴随有其他各种病原菌共存,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和动物体内,如牛粪、奶牛瘤胃等。牛只一旦发生蹄趾皮炎,都能检测到螺旋体菌。

  【常见症状】

奶牛蹄病有哪些,主要症状是什么?

  蹄跟后侧,蹄球之间的皮肤表面出现红肿、亮红或黑色圆形糜烂和炎症,形成白色边缘和伴随有长毛发状或其周边附着较厚的多毛性疣,也可能见于蹄趾其它部位。

  患病牛不愿意行走或跛行。

二、蹄跟糜烂

  由于受管理条件限制,牛舍、运动场泥泞、粪尿横流,牛蹄长期泡于污水粪尿中,角质层软化,导致蹄底挫伤、刺伤,感染致病。微生物导致本病。

  【常见症状】

  蹄跟严重侵蚀形成不规则的坑状货“V”型槽沟,造成跛足病。

  由于蹄子角质的损伤或者缺失而导致蹄子不稳固,造成受力不均匀。

  随着糜烂的恶化导致蹄跟溃疡。

三、趾间皮炎

  又叫稳定型腐蹄病[是影响牛场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各地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由于粪便中的细菌引起的趾间皮肤发炎,该菌与趾跟腐烂有一定关系,可造成趾跟疼痛,牛蹄站立不稳。

  【常见症状】

  蹄趾间皮肤脱落或损坏。

  外层角质皲裂,导致真皮挫伤和溃疡。

四、腐蹄病、污秽蹄或蜂窝织炎

  也叫趾间蜂窝织炎、趾间坏死杆菌病。该病主要是因牛栏过度潮湿,蹄部长期被粪尿浸渍角质软化,感染坏死杆菌,促成蹄间腐烂所致。牛蹄被碎石块、异物茬尖等刺伤后被污物封围,形成缺氧状况,也是发生本病的因素。舍饲牛群中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高者可达到30-40%。

  【常见症状】

  整个蹄子均匀的肿胀,包括悬蹄。

  蹄趾分开,感染产生明显的恶臭味。

  可能伴随发烧。

  奶牛肢蹄病防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当了解其致病机理与病理机制后,各牧场可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与实施计划,才能有效降低奶牛肢蹄病的发生。

五、牛蹄病疗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肉制品[肉制品(meat products),是指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等。]和奶制品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牛既是我国的主要产奶牲畜,又是重要的肉制品来源,因此,养牛成为农民朋友致富的一个好项目。

  然而,各种各样的牛病也给养牛户们带来了很多损失,其中牛蹄病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

  牛蹄是牛的支柱**。它是由外部坚硬的角质壳和内部肌肉组成。其中坚实的角质壳,具有保护知觉部和支持牛体重的作用。

  在蹄病的防治中,我们必须贯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各场的具体情况,制订一整套的措施。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看牛发生蹄病的主要原因。

  蹄病发生的因素

  1、蹄病与遗传育种的关系

  不同品种的牛,蹄病的发病率不尽相同,一般来讲,北美地区的黑白花牛蹄病发生机率相对较少一些,荷兰黑白花奶牛蹄病发病几率相对较多。

  就蹄病本身而言,有些蹄病如,趾骨畸形,内卷趾和螺旋形趾都具有明显的遗传性;发生过蹄叶炎的牛更容易复发

  2、蹄病与环境的关系圈舍[圈舍,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 juànshè,释义为养牲畜、兽类的棚、舍。]的卫生条件、湿度、地面的硬度以及圈舍大小,都是影响牛蹄的---健康状况的因素。

  卫生条件夏秋季节雨水较多,气候潮湿,圈舍泥泞,粪便淤积、发酵,卫生条件较差,牛蹄长期站立在污粪中,牛蹄的角质软化,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蹄病。

  (1)湿度

  圈舍*暗潮湿,通风不畅,氨气**,氨气使角质蛋白分解变为死角质,蹄底则变质呈现粉末状,就是所谓的“粉蹄”。

  (2)地面的硬度

  牛长期站于坚硬地面,易使牛蹄角质过度磨损,造成蹄底严重挫伤。圈舍大小圈舍过小,牛运动量不足,影响牛蹄的正常磨损,易造成各种蹄变形。小圈舍饲喂易使牛前蹄出现过长趾和蹄裂。

  3、蹄病与营养的关系

  日粮中的营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蹄病发生的几率,由于日粮营养水平诱发的蹄病治疗起来更为困难。

  在日常饲养中,饲喂不新鲜或**变质的草料将会导致牛蹄病的发生。

  饲料中如果缺乏矿物质,特别是钙磷含量不足、比例不当,容易引发骨质疏松,从而导致蹄病发生。

  以上内容就是有关于奶牛蹄病有哪些,主要症状是什么?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