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肾盂[肾盂(Renal Pelvis),肾脏的一部分,是圆锥形的囊状物,下端通输尿管....]肾炎属于细菌性传染病,**都易感染,病牛症状主要表现为肾盂、输尿管[输尿管上接肾盂,下连膀胱,是一对细长的管道,呈扁圆柱状,管径平均为0.5~0.7厘米。]、膀胱、尿道及肾脏发生化脓性炎症。当诊断患牛实为肾盂肾炎时,要将病牛及时隔离治疗。
牛肾盂肾炎的症状有哪些?
1、临床症状
病牛主要表现发热,食欲不振,尿频,尿少,尿因混有黏液、脓液、大量蛋白质、脓细胞和白细胞[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是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指的是位于皮肤或腔道表层的细胞。]等而浑浊带血色。尿液涂片或细菌培养可发现病原菌。严重病例常发生尿毒症。
患牛体温一般正常,全身症状不明显,尿中仅可见到白细胞及肾盂上皮样细胞等。本病过程长短不一,当蔓延到肾实质或转化为脓性炎症时,多预后**;有输尿管梗塞等并发症时,常可导致死亡。
2、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一侧或两侧肾肿大,严重时可达正常的2倍。病程久者肾被膜部分发生粘连。肾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化脓灶。切面可见肾*头坏死[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溃烂、缺损、形成空洞,有放射状的灰**条纹由溃烂的肾*头向髓质和皮质伸展;肾盂扩张,黏膜充血、出血,肾盂腔积有灰白色无臭的黏脓性渗出物;输尿管膨大,积尿,黏膜增厚并伴有坏死变化。膀胱黏膜增厚,有出血、坏死和溃疡。
牛肾盂肾炎的诊断:
1、镜检,肾小球和球囊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其间可见细菌集落。肾小管[肾小管是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长为30~50mm的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功能,在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机体体液平衡及酸碱平衡方面起关键作用。]上皮变性、坏死,管腔内有尿管型,内含大量脓细胞。肾小管如完全坏死,局部则形成大小不等的化脓灶。*头部顶端的肾组织,有的完全坏死,坏死区向皮质部伸展,其周围为充血、出血带。髓质间质充血、水肿,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髓质部集合管上皮变性、坏死、脱落,管腔中充满脓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
2、确诊主要依据临诊表现、特征病变及细菌学检查(以无菌操作采尿,离心,取沉渣检查;从病灶处取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检查细菌形态和染色反应,同时将病料划线于血琼脂平板上,培养24~26h后挑取疑似菌落做纯培养,进行鉴定)。
牛肾盂肾炎怎么治疗?
1、检出的病牛及时隔离治疗。
2、治疗以抑菌消炎和尿路消毒为原则。
前者使用青霉素疗效较好,病初肌肉注射,隔天1次,连用4~6周,后者应用呋喃坦啶(呋喃妥因),内服日量为0.012~0.0l5g/kg体重,2~3次分服。
3、治疗的病牛应继续观察1年以上,如不复发方可认为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