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牦牛[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是青海高原牦牛生态类型中的人工培育品种,拥有二分之一的野牦牛[野牦牛(拉丁学名:Bos mutus),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四肢强壮,身被长毛,胸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上,可遮风挡雨,舌头上有肉齿,凶猛善战。]血统它是世界上个人工培育的牦牛品种,并于2005年12月,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具有生长发育速度比较快、较强的抗逆性[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和适应性[适应性(adaptation),即通过生物的遗传组成赋予某种生物的生存潜力,生态学术语。]的特点,以下就对大通牦牛做个介绍。

大通牦牛图片

  大通牦牛的形成

大通牦牛的介绍

  大通牦牛是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以野生牦牛为父本,以大通当地的家牦牛为母本,共同培育出的肉用型牦牛新品种。它是世界上个人工培育的牦牛品种,并于2005年12月,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具有二分之一野牦牛的血统。

  大通牦牛品种特征

  1、体格高大,头大角粗;鬐甲高而较长宽,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侧下部密生粗毛或裙毛密长,尾短,尾毛长而蓬松。公牦牛头粗重,呈长方型,颈短厚且深,**较小,接近腹部,不下垂;母牦牛头长,眼大而园,额宽,大部分有角,颈长而薄,*房小,呈碗状,*头短小,*静脉不明显。被毛毛色为黑褐色,嘴唇、眼框周围和背线处的短毛多为灰白色或*白色。外貌具有明显的野牦牛特征。

  2、活重与体高,成年公牦牛活重平均为381.7kg,平均体高为121.32cm;成年母牦牛活重平均为220.3kg,高为106.81cm。

大通牦牛图片

  大通牦牛生产性能

  大通牦牛产肉性能

  天然草场放牧条件下,4-6月龄[Moon's age从新月起算各种月相所经历的天数, 并以朔望月的近似值29.5日为计算周期。]全哺*公牦犊牛屠宰率[屠宰率----也称净肉率,即宰后胴体重量和畜禽活重(空腹24h)的比率。]为48.47一50.3%,净肉率为36.73%;18月龄屠宰率为45.14一49.3%,净肉率为36.74一37.1%;成年公牦牛屠宰率为46.22%-51.63%,净肉率为36.21%-45.96%。

  大通牦牛产毛性能

  年剪毛一次,成年公牦牛年平均毛绒产量为1.99kg,成年母牦牛年平均毛绒产量1.02kg,幼年牦牛年平均毛绒产量为1.07-1.19kg。

  大通牦牛品种优势

  具有明显的野牦牛特征,嘴、鼻、眼睑为灰白色;具有清晰可见的灰色背线;公牛均有角,母牛多数有角,体型外貌符合规定:体型结构紧凑,偏向肉用,体质结实,发育良好,体重、体尺符合育种指标,毛色全黑色或夹有棕色纤维,背腰平直,前胸开阔,肢高而结实。

  ,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初生、6月龄、18月龄体重比原群体平均提高15%~27%;

  第二,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牦牛越冬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连续5年的统计小于1%,比同龄家牦牛群体的5%越冬死亡率降低4个百分点。

  第三,繁殖率较高,初产年龄由原来的4.5岁提前到3.5岁,经产牛为3年产两胎,产犊率为75%。

  第四,抗逆性与适应性较强。突出表现在越冬死亡率明显降低,觅食能力强,采食范围广。

大通牦牛图片

  大通牦牛适宜区域

  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集中于东经70°~115°,北纬27°~55°。我国是世界牦牛数量多的国家,现有牦牛1400余万头,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4%以上。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祁连山所环绕的青藏高原上。即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自治区。长期以来,牦牛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牧业投入品等条件的制约,牦牛经营方式落后,饲养管理粗放,本品种选育缺乏力度,近交现象普遍存在,个体生产性能下降,群体明显退化。

  为抑制牦牛进一步退化,提高其生产性能,各地积极利用大通牦牛改良复壮当地家牦牛,现已取得了显着成效。大通牦牛在青海省大面积推广的同时,还向新疆、西藏、***、四川、甘肃各大牦牛产区推广。大通牦牛种公牛及其后裔表现了很强的高山放牧能力和显着的耐寒、耐饥饿和抗病能力,体型外貌、头形、角形、毛色都具有大通牦牛的特征。据调查,大通牦牛后裔初生、6月龄及18月龄体重均比当地牦牛提高15.0%以上。

大通牦牛图片

  以上就是对大通牦牛的介绍,从上可得知,大通牦牛是世界上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具有很强的高山放牧能力和显着的耐寒、耐饥饿和抗病能力。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