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广南高峰牛是我国牛品种的一种,又名云南瘤牛[瘤牛,哺*纲牛科(Bovidae)牛属。],原产于云南南部、西南部和中部热带及南**带[**带(Subtropics),又称为副热带,是地球上的一种气候地带。]地区。在我国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滇池为中心的“滇族”和南部的“百越”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先民,已饲养高峰牛。以下就对云南广南高峰牛做个介绍。
云南广南高峰牛图片
云南广南高峰牛品种的形成
高峰牛是牛属中的一个热带生态牛种,原产于印度、我国南部及阿拉伯热带地区。云南省位于北纬21°9′~29°15′,东经97°39′~106°12′之间。从纬度看,其地理位置相当于我国南部雷州半岛到闽、赣、湘、黔一带。然而,在云南北纬22°附近地区,由于北部和东部的高山屏障,其现代气候则相似于雷州半岛、海南岛中、北部的热带气候。在北纬24°以南,西部及东部的低海拔(1300m以下)地区,则相似于广东、广西大部及福建南部的南**带气候。即使在北纬24°以北的低海拔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河谷,也属于南**带和中**带气候。云南的热带和南**带气候,为高峰牛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从古生物学和古气候学的资料还可看出,在云南东北部的昭通、曲靖地区,中部和中西部的昆明、玉溪、楚雄等地区,远古时期亦曾生存繁衍着为数众多的野象、犀牛等热带森林动物。后来,随着地壳的变化运动,逐步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在这一带,高山与峡谷相间,立体气候特点显着。现在南部的西双版纳、恩茅地区的西盟、澜沧和西南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属的地级行政区,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面积1.15万平方千米,辖芒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州人民**驻芒市。],东南部的金平、河口以及元江等地仍属于热带气候。
此外,由于云南热带和南**带地区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加之境内江河纵横,原始森林和山地河谷草场密布,无霜期很长,许多地区甚至全年无霜,青草、树叶和青绿饲料全年长绿。凡此种种,都为高峰牛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自然生态条件。
关于瘤牛的起源问题,据Payne(1970)的研究,认为瘤牛初是从西亚向东进入,而后再经我国东部和西部移居进入缅甸、泰国、越南、老挝和马来西亚等国。由于瘤牛与普通无瘤黄牛在解剖学的骨骼结构上并无差异,因此,从**化石找到的牛亚科化石中,瘤牛与普通黄牛的原始祖先的化石较难区分,在我国丰富的牛科化石中,至今的确未见瘤牛的祖先——原始瘤牛的化石。然而,建国以来,在云南出土的古代文物中,瘤牛的原型图象却发现不少。
近来从沧源佤族自治县发现3000多年以前的岩画中众多的牛和:**图象,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先民从**向驯养过渡阶段的生活。在滇池附近的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有大量驯化后的瘤牛青铜器铸像,其造型古朴骄健,形象逼真,鬐甲前上方具有高而隆起的瘤,发达的垂皮,圆长而结实的身躯,粗长的尾巴,除了两只向上向内弯曲的长角外,整个形象酷似现存的瘤牛。
在古代历史文献中,云南瘤牛也时有记载。《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永昌)徼外焦侥种夷陆类等三千余口举种内附,献象牙,水牛,封牛(即“犎牛”),均为我国古代对瘤牛的称谓。当时的汉王朝在今保山设置永昌郡,永昌辖地包括今云南瘤牛主要产区的德宏大部及临沧地区,徼外种夷属西南夷少数民族之一,当时即用瘤牛向朝廷进贡。
此外,明朝初年李思聪、钱古训出使缅甸及百夷(今德宏州)期间,根据当地的见闻写下了真实的记录,李本《百夷传>记有“牛有水牛头而黄牛身者;又有牛蜂如驼者量。《百夷记略》一书也有“羊有绵羊头而山羊身者,牛有黄牛头而水牛身者,又有牛峰如驼者”。说明在距今五百年的明朝时期,云南瘤牛也是大量存在的。
上述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记载可以看出,云南瘤牛起源于云南是极为可能的,云南是瘤牛的重要起源地。瘤牛来自西亚之说,其证据是不足的。相反,东南亚泰、缅、越、老和马来西亚等国的瘤牛是从我国南部和云南传入则是可能的。在古代,云南居住着“百越”、“百濮”等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驯养的黄牛,主要是瘤牛,其次也驯养水牛。
云南广南高峰牛图片
云南广南高峰牛品种特征
云南高峰牛与普通黄牛在外貌特征、体型结构、毛色、角形及习性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高峰牛显着的特征是:公牛[芝加哥公牛队绝对是在全球拥有最高知名度的NBA球队。]鬐甲前上方有一大的瘤状突起,状如驼峰,营养良好时,瘤的尖峰可向后或两侧倾斜,有的中间呈一凹槽。一般瘤高为12~15厘米,高者可达18~20厘米。
头短,额部宽平或微凹,眼圆大有神,耳朵比普通黄牛长大,安静时往往平伸或下垂;角多粗短,公牛均有角,母牛[名词解释mǔ niú ㄇㄨˇ ㄋㄧㄨˊ 母牛◎ 母牛mǔniú (1) [cow] (2) 雌性牛 (3) 同位素子体发生器(可从中提取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母体元素) 母牛肥胖综合症一、发病原因 饲养-muniu]多数无角,有者也仅寸余,公牛角形可分长角、短角和“倒八字”角三种,亦有角较纤细、软角和七弦琴状者,但不多见。颈粗短,颈部肌肉厚实,垂皮十分发达,从下颌前缘开始一直向**延伸,在炎热地区,垂皮有延伸至腹部者,叫腹垂。
体躯圆长,前躯发达雄壮,后躯呈圆筒形,背腰平直,尻部较平;公牛有较长的*鞘,从*囊下部到包皮的整个*筒均往下垂。尾粗且长,尾帚几乎着地。四肢较细,结实有力,蹄小而坚实。全身被毛短而细密,有光泽;毛色复杂,常见的有黑、褐、红、黄、青和灰白色六种。
云南广南高峰牛形态特征
显着的特征是,公牛鬐甲前上方有一个大的瘤状突起,如驼峰,营养良好时,其瘤的尖峰可向后或两侧倾斜,有的中间呈一凹槽。云南高峰牛头短,额宽。公牛有角,分长角、短角、“倒八角”三种,母牛多无角。颈粗短,垂皮十分发达,从下颌前缘一直延伸到**,延伸到腹部者叫腹垂。前躯发达,背腰平直,尾粗长。全身被毛粗短,有光泽,毛色有黑、褐、红、黄、青和灰白等色。成年公牛体高116.8厘米,体重291.0千克,母牛高107.0厘米,重213.7千克。
云南广南高峰牛图片
云南广南高峰牛生产性能
1、役用性能
云南高峰牛的用途,随不同的民族及该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餍而各有不同。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备县,坝区傣族饲养的高峰牛,公牛多用于挽车,是当地拉车的重要役畜,有的甩于驮运,挽用时2头公牛同拉一太木轮车,在乡间道路和田间运输货物、肥料和收获的庄稼。
在临沧、沧源等地的佤族等少数民族多居住于崎岖的高山,则多用于驮运,是当地的重要役畜;也有用于山地的耕作。一般2~3岁**,4~12岁为役用性能好的年龄。驮重,每牛负重50~60kg,日行30km左右;耕地单牛拉犁,每天使役6h,耕地2.5亩左右。
母牛均用于繁殖,一般不作役用。有的地区则多用阉牛使役。
2、产肉性能
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牛肉是重要的肉食来源,食用多为废役后的老残牛或无繁殖能力的母牛,一般不经肥育,每逢年节或收种季节时屠宰,产肉性能则与屠宰时的体况有关,据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畜禽品种资源调查组所测2头壮年阉牛结果,平均体重357.9kg,屠宰率52.3%,净肉率39.6%。
云南广南高峰牛繁殖性能
云南高峰牛在农村饲养条件下,均系自然交配。一般性成熟较早,公牛1.5岁即有性行为,两岁就可配种,4~6岁配种能力强;母牛两岁性成熟并可配种受胎,**周期l8~25d,**持续期1~1.5d,妊娠期9个月。一般终生产8~9胎,亦有高达15胎者。哺*为自由哺*,自然离*。母牛的繁殖率与地区等有关,据临沧地区调查,经产母牛68头,一年一胎者56头,占82.3%;三年两胎者12头,占17.7%,空怀不多。
云南广南高峰牛适应性能
云南高峰牛性温驯,**后易驾驭,具有极好的耐苦和耐热能力。在云南热带地区夏季高温的情况下,瘤牛仍可在直射用光下站立和使役。它的叫声高亢宏亮,与普通黄牛不同。公牛喜斗。此外,瘤牛具有抗蜱、螨、牛皮蝇等体外寄生虫的能力,对某些传染病也具有先天性抵抗力。
云南广南高峰牛图片
云南高峰牛是我国黄牛属中一个珍贵的畜种资源。由于它具有耐热、抗寄生虫和抗某些疾病的特点,近代已成为欧荚各国改良*用或肉用牛的重要遗传资源。以上对云南广南高峰牛全面进行了介绍,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云南广南高峰牛更加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