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公园环境的要求标准有哪些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绿维创景有哪些研究?大神们帮帮忙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绿维创景有哪些研究?大神们帮帮忙

随着不同城市公园的差异化经营,公园经济效益进入了两极化阶段,绿维创景因此提出:休闲化是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即城市公园在不失去公益性的同时,又要在规范条件下进行适当的经营开发,实现公园的造血功能。 城市公园的基本功能包括:生态功能、审美功能、休闲娱乐功能、保护教育功能、防灾避险功能等,城市公园建设应在囊括基本功能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构成公园的主要素材如植物、地形、地貌是受气候、时间、空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演变的。公园规划和设计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地、因时制宜,创造不同的地方特点和风格。 公园要铺透水性的地砖 康体设施:应以中小型项目为主,不应设置占地面积大的体育项目;儿童活动区应合理设置机动游乐项目、参与***项目和科普项目。 游憩功能区(包括游览观赏区、安静休憩区、文化娱乐区等)应占公园陆地的70%以上;康体活动区 控制在公园陆地的15%以下;儿童活动区宜控制在公园陆地的10%以下。 监控系统:公园内宜设置广播系统。设有管理处(室)的公园应设置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系统。 防雷设施:公园主要出入口的集散广场和游人集中活动的场地以及经常举办展览活动的区域应设置**性的防雷设施覆盖。 有毒植物:集散、赏景、休憩、活动铺装场地内及周边绿地种植设计,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在儿童游戏活动区范围内,不得选用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呈硬剑、刺状的植物,不应选用挥发物或花粉能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植物。

公园广场噪音标准

法律分析:一般情况下公园内文化娱乐活动噪声排放不得超过70分贝。将由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划定各公园所属的声环境功能区,各公园按照其所属的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国家明文规定的环境噪声限值。同时,由公园管理机构根据公园的环境噪声限值等因素在公园内划定安静休憩、健身、娱乐等区域。禁止在非健身、娱乐活动区域和距离医院、学校、住宅等噪声敏感建筑物五十米以内的区域开展使用乐器、音响器材的活动和歌唱等产生较大音量的活动;禁止在公园内使用高音喇叭和广播宣传车;禁止每日十三时至十五时和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在公园内开展使用乐器、音响器材的活动和歌唱等产生较大音量的活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机关的规定。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绿维创景有哪些研究?大神们帮帮忙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一、一般性要求

  1.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城市,城市性质、功能、发展目标定位准确,编制了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了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咯、措施和行动计划。城市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城市发展与布局结构合理,形成了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

  2.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大气环境、水系环境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热岛效应较低。

  3.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继承城市传统文化,保持城市原有的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持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具有独特的城市人文、自然景观。

  4.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供水、燃气、供热、供电、通讯、交通等设施完备、高效、稳定,市民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安全,生产、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城市交通系统运行高效,开展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活动,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政策。城市建筑(包括住宅建设)广泛采用了建筑节能、节水技术,普遍应用了低能耗环保建筑材料。

  5.具有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达到了较高污染控制水平,建立了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市民能够普遍享受健康服务。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建设功能俱全、环境优良。居民对本市的生态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6.社会各界和普通市民能够积极参与涉及公共利益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城市生态建设、环保措施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7.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律法规,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无重大破坏绿化成果行为、无重大基础设施事故。

  二、基本指标要求

  (一) 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1 综合物种指数 ≥0.5

  2 本地植物指数 ≥0.7

  3 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 ≥50%

  4 城市热岛效应程度(℃) ≤2.5

  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

  6 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m2) ≥12

  7 建成区绿地率(%) ≥38

  (二) 城市生活环境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8 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的天数/年 ≥300

  9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00

  10 城市管网水水质年综合合格率(%) 100

  11 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95

  12 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85

  (三) 城市基础设施指标

  序号 指标 标准值

  13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完好率(%) ≥85

  14 自来水普及率(%) 100,实现24小时供水

  15 城市污水处理率(%) ≥70

  16 再生水利用率(%) ≥30

  17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18 万人拥有病床数(张/万人) ≥90

  19 主次干道平均车速 ≥40km/h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重点是什么

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 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 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 充分利用环境因子, 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 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
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 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 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3、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3.1生态优先原则
  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3.2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
  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
  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3.3生态可协调性原则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4、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
  4.1 以生态发展为依据, 发挥“绿”的效益
  “绿”主要是体现在植物上,“绿”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所以要合理配置植物造景的绿色效益。
  4.2 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中的人们向往绿色,渴望回归大自然环境。因此,在景观设计时,植物造景应综合考虑立地条件中的土壤、气候、降雨量等自然条件,以人为本,充满生活气息,用科学的、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融合统一在规划中, 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4.3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与合理引进相结合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树种,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树种地区差异较大, 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同时, 科学合理地引进外来适生、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增加本地区园林植物种类。
以上内容来自远 景 设 计 研 究 院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