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是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禽类,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及锌等多种微量元素。鸪鹧饲养难度小,适应能力强,全国各地都能养殖,具有生长快、饲养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养殖成本低的特点。那鹧鸪怎样进行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是指通过人为模仿母鸡孵蛋的行为,制造适宜的环境,对鸡蛋进行孵化。]?鹧鸪育雏期如何管理?

  

鹧鸪怎样进行人工孵化?

  

1、选蛋:

鹧鸪怎样进行人工孵化?鹧鸪育雏期如何管理?

尽量利用产下两周以内的种蛋

[[breeding egg] 可用于孵育繁衍幼禽的各种禽蛋,即受过精的蛋。]

,并剔出双黄蛋和畸形蛋。选好以后用30℃的温水加0.1%的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物接触,易发生**,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

溶液将种蛋浸泡3分种,取出后晾干即可入孵。

  

2、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孵化成败的关键在于温度,在孵化前期1~7天,机温保持在37.8℃,8~20天保持在37.5℃,21~24天(出壳)保持在37.2℃。

  

3、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

湿度的大小要根据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调整,孵化前期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应保持在60%~65%,中期55%~60%,到了孵化后期,为了使空气中的水分与二**碳共同作用于蛋壳,使碳酸钠变为碳酸钙,使蛋壳变脆,以利于雏鸪啄壳,应将湿度保持在65%~70%。

  

4、翻蛋:

为使种蛋受热均匀,使胚胎发育正常,必须通过人工或自然翻蛋,从入孵的第二天起,一般2~3小时翻一次,第二十天即可停止。

  

5、照蛋:

种蛋孵化5~7天即可首次照蛋,正常蛋可发现胚胎上的眼点,蛋内颜色发红并带有血丝;蛋黄扩大,偏于一侧。无精蛋无任何变化,蛋黄完整,蛋清透明,要及时将其取出。照蛋次数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主要检查胚胎的发育情况,并及时取出死胚蛋。

 

 鹧鸪育雏期如何管理?

 

 1、温湿度:

(1)温度:温度是鹧鸪育雏期间关键的环节,合适的温度能够提高成活率。1~2周龄

[周龄,是汉语词汇,读音zhōu líng,解释为一周岁至两周岁之间的动物。]

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3℃,3~5周龄室内温度28℃,6~7周龄为26℃,8周龄以后24℃。

  (2)湿度:湿度过大易真菌感染;湿度过小易得呼吸道疾病。一般1周龄相对湿度为60%~70%,1周龄以后相对湿度为55%~60%。

 

 2、通风:

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要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增加氧气排出二**碳,有利雏鸪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3、密度:

密度过大其活动场地受限制而相互打斗,死亡量增大;密度过小浪费有效场地,使养殖成本提高。一般出壳至10日龄平均可放80只/m2左右,10~28日龄平均可放50只/m2左右,4~10周龄可放30只/m2,10周后可入15只/m2左右。

  

4、光照:

出壳后20小时至1周期间需全日光照,1周后为每天16小时。

 

 5、饮水:

鹧鸪在出壳24小时内将0.02%的土霉素加入36℃的凉开水中,让雏鸪饮用。如果雏鸪是从外地引进的,可在饮水中加VB。

  

6、开食:

鹧鸪饮水后即可开食。将饲料用少量的水拌成潮湿状用手将颗粒搓细,少量的撒在纸上,让雏鸪自由采食。头3天以不断料为好,3天后改用食槽,槽要放在灯光下,食槽要错开,相距不要超过1m,饲喂时要少喂多餐,每次添料时以上次饲料吃干净为好。

  

7、消毒:

要保持环境与卫生。水槽每天清洗2次,2天消毒1次(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每天上、下午各清扫粪便1次,室内消毒要每周2次,夏季每天消毒3次。

  以上就是“鹧鸪怎样进行人工孵化?鹧鸪育雏期如何管理?”。鹧鸪养殖风险小、周期短,有想要养殖鹧鸪的可以考虑一下。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