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养殖,是近年来一项新兴的养殖产业,目前对此产业了解的人并不是很多,有的即使有所了解,可能心里也是半信半疑。当前青蛙养殖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市场行情和养殖前景如何?养殖户能否从中获利?等等,那么在这里就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为什么[《为什么》这首歌是描述在外频迫的一段艰苦经历。]会开展青蛙养殖,养殖青蛙的基本情况?
为什么会开展青蛙养殖
青蛙是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两栖纲Amphibian是一类原始的、初**的、具五趾型的变温四足动物,皮肤*露,分泌腺众多,混合型血液循环。]、无尾目[无尾目(学名Anura)是属于两栖纲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蛙科的两栖类动物,全球大约有4800余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农田常见的蛙类主要为黑斑蛙、泽蛙、虎纹蛙和金线蛙等,俗称本地青蛙。
据研究,青蛙是30多种农作物[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害虫的天敌,一只成蛙每天可捕食害虫100只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农田卫士”。若食用,青蛙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蛙肉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蛙皮含有能对付疾病的化合物,包括抗菌和抗**物质等。雌蛙输卵管及卵膜有补虚退热、养肺益肾等功效,是老、弱、病、幼者的滋补强壮剂。在我国将野生青蛙列为禁捕对象,以利用其捕食农作物害虫。
过度地非法捕食导致野生青蛙的数量直线下降。有人做过粗略调查,在青蛙活动旺季(5-8月),仅重庆地区青蛙每天“**消费”量在5吨(约10万只)以上,四川成都约6吨以上,武汉**每天10万斤左右。加上近年来由于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工业污染,青蛙种群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蛙类的天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天然产量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而且,自然界中的野生蛙体内寄生着一种曼氏裂头绦虫,极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发展人工饲养青蛙,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将缓和对野生蛙的滥捕。
养殖青蛙的基本情况
青蛙养殖的主要品种为黑斑蛙,由于其具有摄食活饵的特点,传统养殖中均需培育蝇蛆、黄粉虫[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拟步行虫属)。]、蚯蚓等进行投喂,工作强度大,产量低,养殖成功率不高。近三年来,随着可摄食静态饵料的青蛙品种出现,青蛙养殖可全程投喂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产量一路走高,亩产可达1500~2500公斤,青蛙养殖产业迅速扩大。目前青蛙养殖主要集中于湖南益阳、常德,湖北潜江等地,四川、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广西、浙江等省也有农户尝试用稻田养蛙。
青蛙可在池塘、稻田进行养殖,常见的养殖方式以稻田为主,养殖池均需开沟,并保留一定陆地供青蛙栖息、藏身,养殖池四周需设置隔离网,上空架设防鸟网,以防逃和防老鼠、蛇、鸟类、黄鼠狼等天敌。
青蛙养殖的主要模式有高密度精养、稻蛙、蛙菜、蛙鳅、稻蛙鳅等多种,每种模式各有其特点。由于养殖开展时间不长,青蛙的养殖模式目前尚无一定标准,养殖户均根据自身条件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养殖方式和方法。青蛙每年繁殖一季,一般每年的惊蛰前后结束冬眠出洞抱对繁殖,经2个月左右的蝌蚪养殖期**成幼蛙,再经2个月左右的养殖,规格达40克以上即可上市销售。销售时间可持续至青蛙冬眠,由于春节前后青蛙价格很高,有的养殖户采用人工的方法,在冬天挖掘冬眠的青蛙上市销售,可延长青蛙的销售时间。
以上是关于“为什么会开展青蛙养殖,养殖青蛙的基本情况?”的介绍,希望能够给广大的养殖人员一些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火爆兽药饲料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