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冬季是四季之一,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气比较寒冷,鹌鹑[鹌鹑(学名:Coturnix coturnix),古称鹑鸟、宛鹑、奔鹑,又名鹑、红面鹌鹑、赤喉、红腹鹑,体长18厘米,体小而滚圆,褐色带明显的草**矛状条纹及不规则斑纹,雄雌两性上体均具红褐色及黑色横-anchun]的产蛋量会由于气温过低而下降,为了保证鹌鹑在冬季的产蛋量,使鹌鹑在冬季的时候能够持续平稳产蛋,本文总结了冬季提高鹌鹑产蛋量的措施。
冬季提高鹌鹑产蛋量的措施
一、增加光照[①光线的照射,是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产蛋鹌鹑每天需要12~14小时的光照时间,冬天需要人工补充照明。每30~40平方米鹑舍配1只40瓦电灯,每天天亮前2小时开灯,天黑后2小时关灯。
二、保温增温鹌鹑处于15℃~20℃的环境里,食欲旺盛、产蛋多、种蛋受精率也比较高;低于15℃,其产蛋率就会明显下降。所以,严冬或早春时,夜间要在笼上加盖保温物,适当加大笼养密度,每平方米可以饲养90~100只。或者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搭建双层塑料大棚,也可以建双层鹑舍,夹层中填充谷壳、煤渣、锯末等,夜间加盖草帘保温。
三、平衡营养冬季鹌鹑的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平衡配方:豆粕15%、精料10%、鱼粉15%、玉米54%、麸皮3.5%、骨粉1.5%、干草粉[甘草属中药的补益药类,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1%,适当添加维生素A、B、D。
四、净化环境平时勤出鹌鹑粪,保持鹌鹑舍的清洁卫生及环境的相对安静,避免陌生人进入鹌鹑舍。五、及时防病预防鹌鹑白痢病可以用痢特灵拌料。治疗支气管炎,可在饲料中添加0.005%泰乐菌素,连续用10天,停药5天,再给药5天,喂药同时在饮水中添加泰乐菌素和红霉素。
产蛋鹌鹑冬季管理
首先,必须供足优质饲料。母鹌鹑开始产蛋后,食欲旺盛,粗蛋白质一般应占饲料的百分之二十八左右。鹌鹑1年中产蛋300枚以上,大量消耗钙、磷,应注意日粮中钙、磷的补充供给,因此,应饲喂配合饲料,尽量少喂或不喂谷粒整料。一般配合饲料为:玉米占百分之四十八、饼类百分之三十三、淡鱼粉百分之六、干草粉百分之五[《百分之五》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都市生活小说,作者是一点就明。]、贝壳粉百分之五、骨粉百分之三和多种维生素添加剂百分之零点三。
其次,要伺养当年的鹌鹑。注意选择体壮无病、食欲性强的个体。鹌鹑的寿命一般为2年,孵化出的母鹌鹑35天至45天开始产蛋,产蛋8个月至10个月后,其产蛋量下降。因此,饲养1年以上的鹌鹑产蛋量减少,应及早淘汰产蛋1年以上的母鹌鹑,经育肥后出售食用。
第三,产蛋母鹑对温度、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如环境温度低于15摄氏度[摄氏度是摄氏温标(C)的温度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温标。],产蛋量明显下降甚至停止产蛋,适宜的舍温应保持在18摄氏度至25摄氏度,过高过低要及时调节。适宜的舍内温度应控制在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六十之间,并要保持充足清洁饮水和切碎的青绿多汁饲料。
四是加强保温。将养鹌鹑房子北面和西面的窗子,全部封闭;有裂缝的墙,也要用沙泥把裂缝堵上;朝南的门、窗,还要挂上草帘。这样,在冬季就可以防止寒风侵入,使室内温度一般能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当室内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还应在室内生火炉,以提高室温。否则,鹌鹑的产蛋率将下降。特别是在寒夜和天气骤冷时,要勤查室内温度,一旦发现室温过低,就要立即生起火炉,防止把鹌鹑冻坏。
五是补充光照。鹌鹑在正常产蛋时,每天需光照15个小时。但到冬季,每天光照时间已不足12个小时。因此,每天需补充光照三、四个小时,才能使鹌鹑正常产蛋。补充光照的方法,可以将60瓦的电灯,悬挂在室内2米高的地方。如果天寒地冻,门、窗都已被遮严,阳光透不进室内,白天也应用电灯照明,以保证鹌鹑正常产蛋所需要的光照时间。
六是给饮温水。冬季水温低,不宜给鹌鹑饮冷水,而应给鹌鹑饮温水,水温一般应在20~30摄氏度之间。每天饮温水三次,不要让其自由饮水,以免妨鹌鹑对饲料的消化。同时,对鹌鹑饲喂的湿料,也应用温水调制,不能太冷。
养殖鹌鹑的农户,进入冬季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产蛋率直线下降,直接影响收入。以上是对提高冬季鹌鹑产蛋量的方法的介绍,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对大家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有所帮助,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