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属野生禽类,在长期的大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较强的抗病力。但如果管理不善,也很容易出现以下几种疾病。如孔雀金**葡萄球菌病、孔雀新城疫[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孔雀马立克[马立克,***教马立克学派创始人,麦地那教长,圣训学家。]氏病等等,为了各位养殖户更加的了解,本文针对孔雀养殖与疾病防治做了以下总结。
孔雀养殖与疾病防治
孔雀金**葡萄球菌病:
临床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病孔雀主要表现呆视无精神,羽毛松乱,眼半闭,厌食,前期站立不动,后期伏地不动,喜大量饮水。始终严重腹泻,从灰白色,绿白色,淡**到水样稀便。体温在42。8-43。5℃。病程4-5天,后脱水死亡。
病理变化:咽部充血,气管上端有针头大的出血[出血(hemorrhage)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逸出,称为出血。]点,心包毛细血管紧张,心包有炎症,内有淡**液体,心内有凝血块,肝脏有米粒和绿豆样大小不等的溃疡或坏死病灶,有的边缘肿胀,切开有石灰样的脓样,外表呈圆形的灰白色物。胆囊肿张3-4倍,肌胃粘膜易剥离,肌层表面有条纹状出血斑。嗉囊内有未消化的食物。盲肠有化脓性溃疡、粘膜脱落,肠壁呈网状透明变薄,内有稀便呈灰绿色,肾脏粘膜易剥离。
防治方法:用高敏感的红霉素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用红霉素5-10万单位,加5%的葡萄糖水50毫升隔日一次静脉注射,中间每日内服红霉素、氯霉素、多酶片各一片,共静脉注射和内服药各5次。
孔雀新城疫
(l)什么是孔雀新城疫?孔雀新城疫是由新城疫**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患者主观上感觉吸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拉黄绿稀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本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90%以上
(2)孔雀新城疫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发病初期,病禽表现精神委顿,垂头缩颈,闭目垂翅,食欲下降而渴欲增强,体温升高至43℃以上,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禽食欲废绝,口流黏液,下痢,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多数出现头颈震颤、转圈等神经症状,少数呼吸困难。病的后期,病禽衰弱死亡,病程通常为2~4天。耐过康复后,少数有神经症状后遗症,失去饲养价值。
(3)孔雀新城疫的病理变化有哪些?剖检可见急性败血症的各种病变。喉头、气管的黏膜充血、小点状出血;气管内有较多泡沫状液;胸膜腔浆膜有斑点状出血;嗉囊积满臭液体,腺胃黏膜水肿,腺胃*头及*头间有点状出血,肌胃角质膜下斑状出血,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及纤维素性伪膜,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心冠脂肪点状出血,部分肝淤血肿大;脑膜斑点出血,脑实质可见充血、小点状出血。
孔雀新城疫的防治
①加强本场卫生防疫制度,防止**或传染源与孔雀群接触。场门前设消毒池,经常保持孔雀舍、运动场清洁卫生,定期消毒;保持饲料、饮水清洁,食槽、饮水器须每天洗刷、清洁,并做好消毒;孔雀场好实行全进全出制饲养;新购进孔雀时,须隔离观察2周以上,确认健康后方可合群;严防人、畜、禽带进病原。
②定期做好**接种,增强孔雀群特异免疫力。孔雀7~10日龄首免,用新城疫**30活**或Ⅱ系**加灭菌生理盐水,按1:10稀释,每只l羽份滴鼻或点眼;28~30日龄二免,用Ⅱ系**或新城疫**30活**,按1:50稀释,每只2羽份肌注;3月龄三免,用新城疫Ⅰ系**按l:500稀释,每只1羽份肌注。种孔雀每年冬季或春季用新城疫Ⅰ系**加强免疫一次。规模较大可用饮水免疫法,即用新城疫Ⅳ系**加清洁井水按1:1000稀释,并加l%脱脂奶粉,以保护活毒,首免1羽份饮水,二免3羽份饮水,三免用新城疫Ⅰ系**按1:500稀释,每只1羽份肌注。
③孔雀群一旦发病,应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严防疫情扩大蔓延。立即**孔雀场,紧急带孔雀喷雾消毒,将假定健康孔雀、可疑病孔雀、病孔雀分群隔离,并依次用**进行紧急接种;及时扑杀、深埋或焚烧病死孔雀尸体,做好被污染羽毛、粪便等的无害化处理和消毒;后一个病例处理后2周,若无新病例发生,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解除**。
④对发病孔雀群采用新城疫**30活**大剂量(3~5羽份/只)肌注,并用0.1%菌毒净带孔雀消毒,饮用含适量**、10%葡萄糖水等,可收到较好治疗效果。另外,使用新城疫Ⅳ系**4倍量饮水免疫,再结合新城疫油*剂灭活**肌注,每只0.5毫升,并辅以对症治疗,也有较好疗效。
孔雀马立克氏病
(1)什么是孔雀马立克氏病?马立克氏病是由**引起的一种肿瘤病。雏孔雀对**的易感性[易感性是指人和动物对某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感染受性的大小,是指—由遗传基础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高,尤其是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但本病多发生于2~5月龄的鸡,3~4月龄的鸡发病率高,少数鸡可以早在感染后3周发病,也有在6个月以后发病的。
(2)孔雀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将本病分为四个类型。
①神经型(古典型):常侵害外周神经,以坐骨神经和臂神经的受害多见,当坐骨神经受害时,常引起一肢或两肢发生不全麻痹,步态不稳,一个典型的症状是一腿伸向前方(健肢),而另一只腿拖在后方(病肢),呈所谓的“劈叉”姿势。臂神经受害时,表现为翅膀下垂,当控制颈肌的神经受害时,病鸡头下垂或头颈歪斜。由于运动障碍,多不能采食、饮水而导致死亡。
②内脏型: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鸡冠或肉髯苍白或有萎缩,有时见有腹泻,渐进性消瘦。多种内脏**均可发生肿瘤,以肝、脾、肾、卵巢、**等较为常见,肝脾明显。法氏囊有时萎缩。
③眼型:由于眼神经受损,表现为视力障碍,虹膜褪色,由橘红色变为灰白色,称“灰眼病”,瞳孔边缘不整齐,严重时只剩针尖大小小孔,视力丧失。
④皮肤型:此型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宰后拔毛时发现羽毛囊增大,形成淡白色小结节或瘤状物,此种病变常见于大腿、颈、躯干背部生长粗大羽毛的部位。
此外,有时可见混合型,以上两型或三型症状同时存在。
(3)孔雀马立克氏病有哪些剖检变化?不同类型剖检变化有所不同。
①神经型:主要剖检变化发生在外周神经和内脏大神经。病变神经显着肿大,呈灰色或黄白色,横纹消失,神经上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神经病变一般是单侧性的,这种病变主要是由于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所致,引起增生性(肿瘤**变)和炎**变。
②内脏型(急性型):内脏**常被侵害的是卵巢,其次为肾、脾、肝、心、肺、胰、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等组织。病变**明显肿大,肿瘤组织弥漫地浸润在**实质中,色泽灰白,与健康组织相间存在,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明,外观似大理石状斑纹,严重时可形成灰白色肿瘤块,突出于**表面,大小数量不一,呈扁平或圆球状,质地坚硬而致密,切面平滑,性质均一,呈脂样。卵巢可肿大3~7倍,**2~5倍,呈白色半透明状。肝、肾肿大,上面有灰白色肿瘤,心脏也可见结节状肿瘤,脾可能肿大,有时有弥散性针尖大小灰白色。腺胃表现壁增厚,变坚实。法氏囊一般表现萎缩,但偶尔肥大,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分布于滤泡间所致。胸腺一般萎缩。
③眼病变主要是虹膜的单核细胞浸润。
④皮肤病变主要是炎性,但也有增生性的。
(4)孔雀马立克氏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①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孔雀场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尤其是孵化卫生与育雏鸡舍的消毒,防止雏鸡早期感染。育雏室在进雏前应彻底清扫,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并空舍1~2周。育雏前期,尤其是前2周内好采取封闭式饲养,以防感染。
②做好预防免疫接种:1日龄雏鸡用马立克(火鸡疱疹**)苗,或二价苗(自然弱毒及火鸡疱疹**)进行接种。
③种蛋及孵化器需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以防雏鸡刚出壳即被蛋壳上及孵化器中的马立克氏病**感染。
④幼鸡对马立克氏病易感,必须与成年鸡分开饲养。⑤严格检疫,发现病鸡立即淘汰,饲养场地彻底消毒,定期进行药物驱虫,尤其要加强对雏鸡球虫病的防治。
禽流感[禽流感,全名鸟禽类流行**冒,是由**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
(1)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所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禽流感**能感染多种家禽和野禽。野鸟或自由飞翔的鸟可大量散播**,家禽中火鸡和鸡易感,鸭鹅及其他水禽类易感性较差,多为隐**染或带毒,有时也能引起死亡。
(2)孔雀禽流感有哪些临床症状?根据禽的种类以及感染**的亚型类别不同,表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流行初期的急**例,可不出现任何症状而死亡。一般病程为1~2天,此类病孔雀,可见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拒食,羽毛松乱,头颈下垂,鸡冠和肉髯发黑,眼睑、头部浮肿,肉冠、肉髯出血、发绀、坏死,谪部角质鳞片呈紫红色,排绿色粪便。眼结膜发炎,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鼻分泌物增多,并有灰色或红色渗出物,病孔雀常摇头,企图甩出分泌物,严重者引起窒息死亡。潜伏期较长的病孔雀可出现神经症状,常有扭颈、抽搐、惊厥和瘫痪等症状。母孔雀还可引起产蛋率下降。
(3)孔雀禽流感的病理变化有哪些?急性死亡的孔雀,几乎见不到什么明显的病变。急性死亡的孔雀,可见头部、肉冠、肉垂浮肿,皮下胶样浸润、出血。心包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出现淡**坏死性条纹。腺胃*头出血,十二指肠出血。肝、脾、肾、肺常见有灰**坏死灶。气囊、腹膜和输卵管表面有灰**渗出物,有时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卵巢和输卵管充血或出血,管壁肿胀。
(4)禽流感的防治措施有哪些?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据报道,金刚烷胺对鸡和火鸡的A型流感**有一定效果。用抗生素治疗可减轻支原体和细菌的并发感染。
本病的病原易发生变异及各血清型毒株之间缺乏交叉免疫性,因此至今仍无有效的**用于本病的免疫,主要靠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严格进行检疫。发现本病时,应采取隔离、淘汰等综合防制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孔雀沙门氏菌病
(1)什么是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是由多种不同血清型的嘴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发病快、感染率高,对养殖孔雀危害极大的常见、多发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2~3周龄的雏孔雀。
(2)临床症状:雏孔雀所表现的临床症状是一致的,但与成孔雀不同。发病率与死亡率差异很大,死亡率可从0~,这与年龄、易感性、营养、管理及感染程度等因素有关。本病多发生于2~3周龄,死亡高峰是在第2周,即7~14日龄,第3周死亡迅速减少。
雏孔雀:经蛋感染的雏孔雀,常在孵化过程中死亡,有的孵出弱雏,出壳后不久即死亡。出壳后感染的雏鸡,一般经4~5天的潜伏期后开始出现症状。病雏聚堆,不食,羽毛松乱,两翅下垂,低头缩颈,闭目昏睡,排白色*糊样粪便,*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有的病雏出现盲眼或肢关节肿胀,肺部有病变时则出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病程短者1天,一般为4~7天,病死率一般为40%~70%,3周龄以上发病者,病死率较低。耐过鸡生长发育**,长成后有较高的带菌率。
成孔雀:感染本病后,一般无明显症状,成为隐性带菌孔雀,雌孔雀的产蛋率和孵化率降低,死亡胚数增加。
孔雀巴氏杆菌病
(1)什么是孔雀巴氏杆菌病?孔雀巴氏杆菌病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烈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后备孔雀和种孔雀,引起较大的损失。
(2)孔雀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由于机体的抵抗力、病原菌毒力的差异,一般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
①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以产蛋禽常见,病孔雀突然发病死亡,没有任何症状。
②急性型:为常见。体温升高,精神委顿,呆立不动,羽毛松乱,呼吸困难,肉髯蓝紫,鼻口流出有泡沫的黏液。病禽排出灰**或绿色稀便,有时混有血液。无食欲,但有渴感,后衰竭昏迷死亡。病程1~3天,病死率很高。
③慢性型:一般发生于急性流行的后期,或由毒力较弱的毒株所致,多表现为局部感染。肉髯、翅或关节肿胀。如感染呼吸道,则鼻孔流粘液性分泌物,鼻窦肿大,喉头积有分泌物,病禽呼吸困难或有气管啰音。有的有腹泻现象。病程较长,死亡率不高。
(3)孔雀巴氏杆菌病的剖检变化有哪些?
①最急性型:无明显变化,有时可见心冠状脂肪有针尖大出血点。
②急性型:冠、肉髯黑紫色,各浆膜有点状出血,心包液增多,心冠和心外膜有出血点或块状出血。肝肿大,质地变硬,表面有许多灰白色坏死点。胃肠道变化以十二指肠明显,呈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肺充血、出血,有时有肺炎变化。
③慢性型:缺乏典型病变。
(4)孔雀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①治疗:多种药物都可用于本病的治疗,并且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好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较常用的药有:抗生素:许多抗生素都可用于本病的治疗。链霉素2万~3万微克/千克体重,每天1~2次,肌肉注射。也可用土霉素或金霉素拌料,按0.1%~0.2%拌料,连用3天。也可用庆大霉素饮水,每只鸡5000~10000单位,每天2次,连用3天。
磺胺类药物:磺胺二甲基嘧啶(钠)、磺胺嚓吮等按0.2%~0.5%拌料或0.1%~0.2%饮水,连用3天;磺胺药长期应用有毒副作用,影响食欲,使产蛋量下降等,要特别注意。
②免疫预防:孔雀场若无禽霍乱发生,一般不需用**,若发生过禽霍乱,应进行**接种,常用的**有弱毒活苗和灭活苗两种,此外,也可用高免血清进行预防。
随着蓝孔雀养殖规模饲养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享用孔雀肉的滋味,并因较高的食用价值深受广大食客的赞赏。以上是对孔雀养殖与疾病防治的介绍,希望以上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